心理专家张侃谈芦山地震灾后心理救援--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心理专家张侃谈芦山地震灾后心理救援

2013年04月25日17:0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前所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侃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4月20日在四川芦山发生的地震再次给全国人民心上揪了一把,五天时间过去了,可能我们救灾重点工作已经逐步从救人转移到重建,这时候除了频繁发生余震和次生灾害,还有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灾区人群的心理辅导工作,不仅是灾区受灾老百姓,还有在灾区救人和人民子弟兵和医护人员,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了中科院心理所前所长张侃。

张侃:大家好。

两个重点人群需要心理援助

主持人:其实我现在一直在关注我们每天发生的新闻,五天时间救助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国家没有放弃,这个时候大家也在开始关注大家的心理建设方面,先介绍一下灾后救援工作当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部分人群?

张侃:灾后心理援助肯定非常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最近我们特别指出来对灾区进行心理救援。对灾区所有跟灾害发生关联的人都要进行心理援助,当然我们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据不同情况,比如目前最重点的人群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年纪轻的孩子,小学生、中学生,他们现在复课,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他们经过了灾害,他们家庭可能有很多的创伤,至少家庭都有一定的损失。然后他们的社会结构都遭到了破坏,所以要进行心理支持。实际上我们派到前方的专家已经见到灾区的老师和校长,每个学校老师和校长强烈要求我们专家对他们孩子进行心理支持。这是一个重点方面。

第二个重点方面,是受灾的灾民或者受灾的人民群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我们没有受灾的人可以体会一下,我们一天不吃饭,二十四小时不走进房间,你会是什么感受。何况我们在灾区,他们有重大的损失。所以这些人的人心受到巨大的冲击的,这就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灾后重建,包括信心,包括如何能够更好的互相支持和配合,这个需要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心理救援。当然我们从事救灾的人,严格的讲在出发之前就要进行心理支持,这个我们解放军部队都在进行研究,在战争之前,在上战场之前我们战士、指挥官都要进行心理支持。当然我们现在事件是突发的,大家奔赴前线,现在黄金72小时过去以后我们还在继续努力,但是我们同时要对这些人进行心理支持,根据他们的需求。

另外,最近我们已经发现,从前方传来的情况,灾区的老师压力特别大,因为很显然,这个老师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普遍的要求希望能够得到心理方面的支持。

主持人:您刚才说这几个群体,我们可能大部分老百姓直观的都会觉得心理重建都是给灾区老百姓的,其实不仅仅是灾区的群众需要,包括救援队伍、医护人员,包括咱们的领导也需要这方面的关注。

张侃:我们往往把领导看得很特别,其实应该看到,领导多数人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从他们的岗位他们能看到更多的悲惨的情况,通过岗位他们在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责任,除了救灾抢救生命、挽救伤员,还有安定当地的群众,他们得到的物资以后还要进行分发,分发当中因为受灾人群非常集中,分发时间稍微晚一点,或者不太公平,就会立即爆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每个领导干部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进行决策的时候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先打通哪条道,是派飞机和不派飞机,飞机不能着陆,摔了怎么办,人民子弟兵和医护人员也是人民群众,他们摔下去又怎么办,面对决策时都需要很清醒的头脑,但是所有的人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热血沸腾,而且疲劳,我们心理学叫应急状态,应急状态的最突出的结果是使人思维变得狭窄,如果不对领导干部进行心理支持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压力。

灾区过去也有老干部,基层的老干部,最后发生很严重的病,那就是当时压力太大,所以他们也应该得到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并不是治病,所以有很多人不理解,说我没病你别管我,其实是广义的心理支持。

主持人:就是帮助人心理更坚强,把这道防线建起来。

张侃:对。

(责编:袁勃、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