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门五次变身
据武大档案馆馆长涂上飙介绍,武汉大学的第一个校门始建于1931年,是一座造型精美的木制牌坊,正面朝着武珞路,背对珞珈山校园。可惜落成不久,这座木牌坊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摧毁。
1937年,学校在牌坊原址上重建了一个钢筋水泥的冲天式牌坊,这所牌坊现在仍然矗立在车水马龙的武昌劝业场路口。第二版牌坊校门矗立在劝业场数十年后,上世纪70年代,“国立武汉大学”六字被人覆盖,用毛体的“武汉大学”四个字取代。1983年,老牌坊上的“武汉大学”又恢复成“国立武汉大学”,这次校门的题写人是书法家曹立庵,而校名背面的“文法理工农医”六字则出自当时武大中文系著名教授刘赜之手。
然而,矗立在劝业场的这所校门,距离武大校区有一公里之远,而当时的八一路武大正门处,只有四根粗大的水泥柱。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时,深圳校友会及其他海内外校友集资,按照老牌坊的样子“复制”了一座新牌坊,这就是后来大家经过八一路时看到的武大校门,这座校门已经于去年10月拆除。 (记者 屈建成)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