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二批入選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的高校之一,重慶交通大學近年來積極探索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目前,學校有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進入“卓越計劃”。進入“卓越計劃”專業在工程教育理念上實現了四個轉變。
科學范式向工程范式的轉變
20世紀8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了“回歸工程”的理論,美國工程教育從“科學范式”走向“工程范式”,即面向全球化時代的工程實踐,將科學與技術、技術與非技術融為一體,強調工程教育的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隨后,發達國家工程教育相繼步入屬於工程專門職業自己的“工程范式”期。“卓越計劃”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的要求,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學校“卓越計劃”專業以回歸工程為主線,以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大力推進“工程范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專才教育向通專結合的轉變
2001年10月,美國工程院(NAE)與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NSF)共同發起了“2020工程師”計劃,旨在加大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造就適應2020年需要的工程人才。《2020工程師》的一個重要觀點是,通過切實的行動來保証通識教育在工程教育中的價值和地位,報告指出,人文學科、社會學科、溝通和表達技巧、商業及管理科學對工程師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或者至少與技術教育的地位同等重要。“卓越計劃”要求“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未來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不是哪一個專業能夠獨立解決的,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可能需要綜合多個學科、多個專業的知識和力量,會涉及到工程上方方面面的領域。因此,實施“卓越計劃”專業需樹立大工程的理念,變專才教育為“專才+通才”通專融合的工程教育,培養面向未來的高素質復合型工程人才。
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的轉變
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傳統的課程設置是以學科導向,追求知識的完備性,傳統的課程把獲取知識、擁有知識作為主要目標。“卓越計劃”通用標准規定了高等學校培養的工程師后備人才應達到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工程人才的能力培養是工程教育的核心內容,工程人才的能力是衡量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標准。事實上,知識如果得不到應用,如果不能夠內化深化為能力,這些知識將很快被遺忘,教育的目的將大打折扣,因此,能力的培養要成為課程的主要目標,能力培養的核心要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課程的學習,成為課程的主人。
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
在教學理念上,“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已明確列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學校“卓越計劃”教改班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教”為重的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以“學”為重的課堂教學改革。學生由“受體”變為“主體”,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授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習慣和能力。
河海學院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卓越計劃”教改班依托特色學科專業優勢,不斷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大學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卓越計劃”的指導思想和先進工程教育理念付諸於實踐的橋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所能呈現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果,決定了參與專業的培養目標能否成為客觀現實。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卓越計劃”教改班以“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善管理、會創新”為指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重構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改變了以往工程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重校內輕校外的現象,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教育環節和實踐資源,將有利於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各種實踐性的課程、教學環節和實踐活動整合起來。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