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現代學徒制,向質量要未來

2014年11月03日09:03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現代學徒制,向質量要未來

李華 繪

  我國職業教育辦學實踐中受到詬病最多的是放羊式的企業實習,學生在企業裡隻做不學,淪為企業的廉價勞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啟動現代學徒制,人們很容易把它與“企業廉價勞動力”聯想在一起。建立起良好的聲譽,是我國現代學徒制改革不可忽視的基礎性工作。

  ■關晶

  規模發展與質量發展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規模發展,往往是學徒制傳統薄弱國家啟動現代學徒制改革初期的優先戰略。因為它們的首要任務是激勵更多的企業提供學徒崗位,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學徒制。然而,如果沒有良好的質量作為保障,現代學徒制終究難以持續發展下去。綜合不同國家對現代學徒制的質量保障措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教學標准的制訂

  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所有國家,都制訂了統一的學徒培訓教學標准。在瑞士為“職業培訓條例”,在德國為“職業培訓條例”和“框架教學計劃”,在英國為“學徒制框架”,在澳大利亞為“培訓包”。

  這些標准由國家部委級單位組織利益相關方(以行業、企業為主)共同制訂,對學徒完成培訓所應該達到的知識技能水平做出了明確、細致、統一的要求,有的甚至還規定了教育培訓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所有開展現代學徒制的企業或培訓機構都必須按這一標准開展教學。它是所有國家保障現代學徒制質量的基礎性措施。

  它對於保障現代學徒制質量的意義是:(1)明確了企業的培訓義務,避免學徒在企業“隻做不學”﹔(2)規定了明確的培訓任務,避免不同企業、學校在學徒培訓上的質量差異﹔(3)保障了學徒全面而可持續的發展,避免學徒的學習過於褊狹。

  教學過程的監管

  在學徒培訓的過程中,許多國家採取了多方共同監管的質量保障方式。監管主體包括教育部門、勞動部門、行業組織以及職業學校等。

  在監管過程中,許多國家還開發了多樣化的監管工具。比如“聯絡/管理手冊”和“跟蹤單”是法國現代學徒制教學過程監管的主要工具。“聯絡/管理手冊”是法國學徒培訓中心與相關行業委員會合作建立的,它包括了受訓者身份、培訓時間表、訪問企業的計劃、以及學徒培訓中心和企業的具體培訓項目單元與內容等信息。通過它,法國的行業委員會可以跟蹤檢查學徒的學習情況,並及時提出改進建議。“跟蹤單”是學徒培訓中心設計的輔助性教學跟蹤工具。學徒用“跟蹤單”記錄他們在企業的工作經驗和體會,學徒培訓中心則通過查看學徒記錄了解其在企業的學習進展。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做法。

  教學結果的評估

  教學結果評估的對象是學徒。在那些結果導向的國家裡,評估結果直接影響到企業或教育機構獲得的公共撥款。

  比如在英國,隻有學徒通過了學徒制框架要求的所有認証考試,企業和教育機構才能收到最后1/4的經費撥款。學徒考試通常由獨立於職業學校和企業的第三方機構來開展,比如行業協會或專門組織的考試委員會。考試的內容亦是綜合性的,既包括實踐,也包括理論,形式主要包括現場操作、書面考試和口試。

  教學結果評估嚴守了現代學徒制“出口關”,從而對質量保障起到了關鍵作用。

  教學條件的保障

  教學條件保障是指對現代學徒制教學軟硬件的要求,主要包括教育機構資質、企業資質和師資要求。

  在教育機構的資質要求方面,由於大多數國家承擔學徒制教學任務的是各類職業院校,對它們辦學條件的要求與其他類型職業院校並沒有太多區別,也不需要特殊的認定程序,但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和評估。個別國家採用了“注冊制”來突出對教育機構的質量要求,比如澳大利亞,開展學徒培訓的教育機構必須是達到“澳大利亞質量培訓標准框架”(AQTF)的“注冊培訓機構”。

  對企業資質的要求,在各國分化較大。像英國、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對企業的資質幾乎沒有硬性的條件規定。而在大部分國家,如丹麥、德國、瑞士、法國、荷蘭,並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資格開展現代學徒制。想開展現代學徒制的企業必須首先得到相關資格審查部門的批准,審查的主要內容包括硬件條件、擁有的企業培訓導師資源、開展學徒培訓的一般計劃等。

  師資要求方面,各國對職業院校教師(普通文化類/職業教育類)都有明確的任職要求,其中對職業教育類的教師一般要求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但對企業師傅,大多數國家沒有嚴格的資質要求,隻有少數國家例外,比如法國要求企業培訓師必須擁有至少與學徒制項目的職業資格相當的資格認証以及3年以上工作經驗﹔德國規定企業培訓師必須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且為技術員學校或師傅學校畢業,還要接受過職業教育學和勞動教育學的專門培訓。

  質量是現代學徒制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各國都採取了積極的措施來保障現代學徒制質量,當然其中亦有對客觀現實的妥協。我國當前正處於現代學徒制改革的啟動時期,規模發展是我們的重要任務。然而,如果忽視了質量,改革一定長久不了,上不了規模。因此,控制好質量,為現代學徒制建立起良好的聲譽,是我國現代學徒制改革不可忽視的基礎性工作。教學標准制訂、教學過程監管、教學結果評估和教學條件保障,這些工作都非常有必要以適當的方式開展起來。總之,如果說規模著眼於當下的話,那麼質量代表著未來。我們要可持續地發展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就必須追求規模與質量的統一、規模與質量的協調發展。(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案例】

  英國:

  從規模優先轉向質量發展

  英國在上世紀90年代啟動現代學徒制時,規模擴張被放在了所有戰略的首位。在一系列激勵措施之下,英國也確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二十年來,英國學徒人數從最初的幾萬人增長到現在的幾十萬人。

  然而,質量問題也接踵而至。不少重量級的報告紛紛指出,英國學徒培訓的質量不容樂觀,表現為學徒的最終通過率較低,企業與培訓機構不適當地縮短學徒時間等。質量問題成為了制約英國現代學徒制繼續發展的瓶頸。

  因此,近幾年來英國政府的現代學徒制戰略也從“規模優先”轉向了“規模與質量並重”。“質量”成為了近幾年英國現代學徒制所有重要文件的熱詞,如2008年白皮書《世界一流的學徒制》、2013年白皮書《英格蘭學徒制的未來》等。因此可以說,質量保障是現代學徒制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鏈接】

  學徒制兩種質保范式的由來

  從國際比較來看,現代學徒制的質量保障范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偏重於結果控制,盛行於盎格魯-撒克遜國家,以英國、澳大利亞為典型,它強調依學徒培訓的質量標准進行目標-結果管理,對過程性要素的管理較為靈活。另一類偏重過程控制,多存在於德語系國家,以德國、瑞士、奧地利等為典型,表現為對現代學徒制所有投入要素一系列的嚴格規定。

  這兩種范式產生分歧的原因可概括為兩個層面。一是實踐層面,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缺乏職業教育的歷史傳統和社會氛圍,它們急切需要的是讓企業和學徒願意嘗試現代學徒制,讓現代學徒制開展起來,為此它們不得不在質量問題上進行妥協。二是理念層面,也是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兩類國家的職業觀、能力觀和資格觀,在根本上是有分歧的。英文中職業(vocation或occupation)的詞義主要是與謀生手段相聯系的,帶較明顯的功利主義﹔而德語的職業(Beruf)一詞,更是一種“天職”,代表著一種特定的、受人尊重的社會身份。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對能力的理解更多是具體化、專門化的,或者說是“技能(skill)”﹔而德語系國家則強調能力的多維性和整體性,它是綜合的“勝任能力(competence)”。因此,對於盎格魯-撒克遜國家來說,隻要達到某種技能或業績標准,就是好的學徒培訓,學徒就可以獲得從業資格﹔而德語系國家則堅持認為必須經過特定的培養過程,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從業者,從而授予他們從業資格。

(來源:中國教育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