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2017年起,上海的高考將由語、數、外統考成績(不分文理,每門滿分150分)和學生自選的3門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成績(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每門滿分70分)構成,其中3門自選課和外語不再在6月高考期間進行統一考試,而是採取隨教、隨考、隨清的方式進行。這是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天從上海市教委獲得的信息。
根據今天公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未來,對於一名高中畢業生的評價,將不只是“高考成績”,高校招生的依據也將不僅是“高考成績”一項。
9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選擇上海市、浙江省開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新高考”對中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學生需要通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這項考試涵蓋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身、藝術、勞動技術13門科目,隻須“合格”即表示通過考試。此外,語、數、外被單列作為高考必考3門科目,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同時設置等級性成績,一方面折算其中3門算入高考總成績,另一方面,供高校招生作為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由學生自選的等級性考試均採取隨教、隨考、隨清的考試辦法,隻要學生覺得自己可以參加考試,也能在高一、高二期間考完上述科目。但每個學生最多選考3門,每門功課高中3年間隻能考一次。
外語考試被開了一道口子。根據上海方案,外語允許考生考兩次,並且可以取其中較高的一個成績作為高考成績使用。據悉,到2017年,上海高考隻有一天時間,僅測試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的成績。
此外,上海市教委還將在未來3年內構建一套“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其內容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狀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等,並啟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平台,從2017年起推動該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環節中開始使用。
也就是說,未來高校在上海招生,除依據“高考成績”外,還可以制定一個符合本校某專業的“附加條件”,如物理學專業可以要求報考者物理成績必須達到A等及以上,另外,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也將在考慮范圍之內。當然,學校也可以選擇僅以高考成績為依據,而不考慮其他兩項。
對此,研究了11年高考改革的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張民選認為,“新高考”將對目前的中學、高校教育改革形成“倒逼”,“中學要考慮,怎麼樣去‘育人’而不是‘育分’﹔高校也要研究,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什麼,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招收什麼樣的人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