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業大學的學生看來,上過桑敬民的課,才算沒白來工大。
桑敬民的專業是哲學,所教的課程是道德。她認為人的一生隻有這兩門課是終生必修課。因為,哲學教人思考,道德教人做人。她似乎無所不知,站在講台上就像個演說家,談古論今、旁征博引、嬉笑怒罵、坦誠直率。她使得《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兩門原本學生不愛上的課程成了學校最搶手的公開課。
桑敬民退休了。在北工大的BBS上,流傳著這樣的話:“學弟學妹們,你們再也聽不到桑老師講課了,你們就遺憾吧……”
他從一個邊遠山村的夜校掃盲教師起,在雲貴兩省交界的海拔2300多米的貧困山區,從教38個春秋,先后教過12800多名學生,有300多人走上各級領導崗位,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干,涌現出大批農村改革、生產的帶頭人。榮獲“大山的脊梁——感動貴州的教師”特別獎榮譽,貴州省“道德模范提名獎”,“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他曾在鎮教輔站任黨支部書記,可自認最適合教書,於是又申請登上講台,人們叫他“萬金油”,隻有英語課沒上過﹔調到響水中學時,學校安排化學、生物、美術三科給他上,一共16節。不管上哪門,他努力讓學生都喜歡。
1931年出生,內蒙古大學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生態學家,一手創辦了全國第一個生態學專業。在草原生態研究領域學術成就卓著,曾任中國沙漠學會副理事長。
多年來,劉先生一直講授植物地理學、植物生態學、草地學基礎、干旱區植被生態學、普通生物學等課程,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蘭州大學講述草原生態學課程,多次指導野外生態學實習,指導研究生18名。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多項。
83歲高齡的劉教授目前仍致力於草地生態和北方半干旱區植被生態學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頗具影響。
1930年生,河北安平人。1954年8月畢業並考取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班。1957年9月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內蒙古師范學院(今內蒙古師范大學)任教。曾任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黨總支副書記。現任漢文系副教授、語言文學研憲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研究《史記》60余載。
參加歷次全國《史記》研討會,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史記文學成就論稿》一書1996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低嶺是祁門縣交通最不發達的自然村,村民祖祖輩輩過著靠山吃山的日子。這裡至今未通公路,村民出行靠徒步。崎嶇坎坷的山道,常常因暴雨、泥石流、積雪等,被封得嚴嚴實實。鄉裡多次選派進低嶺教學點的教師,都因無法忍受惡劣環境、艱苦條件而離開。
1983年9月,眼看著低嶺教學點面臨關閉、孩子面臨失學,從部隊復員回鄉已被鄉政府聘為補貼制干部的葉興旺,主動請纓到低嶺,當起了民辦教師,月工資23元。從此他再也沒有離開低嶺。
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蒙古族昆虫學家。內蒙古師范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第四屆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是蒙古國科學院寄生虫學會名譽會員、英國倫敦皇家昆虫學會會員、美國半翅目昆虫學會會員。
長期從事動物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使用蒙漢兩種語言講授動物學、無脊椎動物學、昆虫學、昆虫分類學、半翅目昆虫概論、半翅目分類學、植物保護學等十幾門不同層次和內容的課程。主持多項國家、自治區級科研課題,共收集半翅目昆虫標本700多種,20多萬頭,其昆虫分類學方面的成果處於該學科領先地位。
在其他同學選擇到大學深造的時候,向紅卻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一干就是27年。在向紅看來,幼兒園教師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生命。
1996年辦園初期向紅隻招到了18個孩子,家長們根本不願意把孩子送進來,每當下雨下雪向紅等不到前來上學的孩子時她都會跑到孩子家裡把孩子抱到幼兒園。在那個不到三十個孩子的小山村裡,向紅這樣堅持了4年。
2007年向紅賣了家中唯一一套住房和一輛車子,還借款貸款籌集資金近50萬買下了四合院的四間樓房改建達到市二級幼兒園標准,雖然欠下了債,但向紅心裡卻美滋滋的。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大鍋圈“天坑”被釘上了麻風村的標志,陡峭的懸崖、崎嶇的山路構成了巨型岩洞“天坑”大鍋圈。對於生活在這裡的袁老師和麻風村的13個學生來說,他們卻被困在大自然的“饋贈”裡。由於受到當地人的歧視,麻風病人的后代在求學路上障礙重重,師生14人在教室裡的讀書聲被大鍋圈絕壁懸崖遮擋淹沒。
54歲的袁和倫是大鍋圈小學唯一的老師,從2010年起,袁老師就陪在這些孩子身邊,從家到學校,袁老師要走上一個小時,為了保障孩子們的安全,袁老師每天都要比孩子們早到很多。
今年53歲的朱景科是蒙城縣籬笆鎮姜劉村朱庄的一名小學老師,學生們都親切地叫他彎腰老師。身患強直性脊柱炎,背部與下半身已彎成90度,每天需要靠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但他為了鄉村孩子的求學夢,不顧醫生勸阻,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一堅持就是26年。
上個世紀80年代,朱景科被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從那時起他的背就開始漸漸變彎,頸部僵硬,頭部不能扭轉,兩臂也舉不起來,行走越來越困難,沒過幾年,他的背部已幾乎與下半身成90度。也是從那時起,止痛藥成為了他生活的必需品。長年服用止痛藥加上病痛的折磨,53歲的朱景科比同齡人蒼老很多。
1961年從事教育工作至1998年從史家胡同小學退休,隨后又被該校返聘11年。縱今已71歲高齡,仍心系教育,發揮余熱,踐行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教師風范。
她是教育專家,更是教育實踐家,一生所獲榮譽無數,曾評為特級教師,中國關工委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先后獲得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北京市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特等獎等。
她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上百篇,出過多本教育著作,其中《美麗的教育》一書曾被文化部、財政部選入送書下鄉工程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