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蒲遠老師,1961年從事教育工作至1998年從史家小學退休,隨后又被該校返聘做“德育顧問”11年,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今年縱然已是71歲高齡,仍心系教育,寫教育日記,給老師和家長做講座等,踐行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教師風范。

    孫蒲遠老師,1961年從事教育工作至1998年從史家小學退休,隨后又被該校返聘做“德育顧問”11年,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今年縱然已是71歲高齡,仍心系教育,寫教育日記,給老師和家長做講座等,踐行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教師風范。

  • 她是教育專家,更是教育實踐家,一生所獲榮譽無數,曾評為特級教師,中國關工委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先后獲得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北京市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特等獎等。這是她與第一屆畢業生合影,攝於1964年6月天安門。

    她是教育專家,更是教育實踐家,一生所獲榮譽無數,曾評為特級教師,中國關工委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先后獲得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北京市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特等獎等。這是她與第一屆畢業生合影,攝於1964年6月天安門。

  • 她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上百篇,出過多本教育著作,其中《美麗的教育》一書曾被文化部、財政部選入送書下鄉工程書目。這張圖是《中國兒童》雜志記者隨孫老師1980屆班學生去美術館時拍攝的,並登在了他們雜志封面上。

    她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上百篇,出過多本教育著作,其中《美麗的教育》一書曾被文化部、財政部選入送書下鄉工程書目。這張圖是《中國兒童》雜志記者隨孫老師1980屆班學生去美術館時拍攝的,並登在了他們雜志封面上。

  • 她始終保持一顆謙卑低調的赤子之心,“別把我當什麼教育專家,我只是個普通的小學老師”。她簡朴明亮的家裡,大廳牆上框裱著一幅字畫分外搶眼,系大畫家羅工柳題的“人師難得”四個大字,“那是羅老送我的,我很喜歡這幾個字。”她笑容可掬的說,慈眉善目間流露出一股自信和坦適。圖為孫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輔導員后,給班裡的中隊委員會輔導,該照片后來展覽在北京市少年宮。

    她始終保持一顆謙卑低調的赤子之心,“別把我當什麼教育專家,我只是個普通的小學老師”。她簡朴明亮的家裡,大廳牆上框裱著一幅字畫分外搶眼,系大畫家羅工柳題的“人師難得”四個大字,“那是羅老送我的,我很喜歡這幾個字。”她笑容可掬的說,慈眉善目間流露出一股自信和坦適。圖為孫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輔導員后,給班裡的中隊委員會輔導,該照片后來展覽在北京市少年宮。

  •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博士跟她是舊識,提起她,用了四個“非常心”評價:非常有愛心、非常熱心、非常用心、非常專心,對她的人格魅力更是贊不絕口,“她是個特別純粹,特別純淨的老師,一心扑在教育事業中,不在乎個人利益得失,這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高度稀缺的”。圖是孫老師的1982屆畢業生。1981年攝於景山公園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博士跟她是舊識,提起她,用了四個“非常心”評價:非常有愛心、非常熱心、非常用心、非常專心,對她的人格魅力更是贊不絕口,“她是個特別純粹,特別純淨的老師,一心扑在教育事業中,不在乎個人利益得失,這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高度稀缺的”。圖是孫老師的1982屆畢業生。1981年攝於景山公園

  • 她熱心腸,無架子,即使對很多陌生的年輕后輩,也能很快的與他們聊到一塊,慈祥的傾聽他們的心裡話,分享自己正能量的生活態度和經驗,春風化雨,末了說不准還會拿手機拍照合影留念,“就像朋友一樣!”圖為孫老師1984屆畢業生,照片約攝於1982年原王府井小學

    她熱心腸,無架子,即使對很多陌生的年輕后輩,也能很快的與他們聊到一塊,慈祥的傾聽他們的心裡話,分享自己正能量的生活態度和經驗,春風化雨,末了說不准還會拿手機拍照合影留念,“就像朋友一樣!”圖為孫老師1984屆畢業生,照片約攝於1982年原王府井小學

  • 她還是個很潮的老太太,有個人微信賬號,經常把生活點滴與感悟分享到朋友圈,與好友們一起交流。她的個人博客,自2009年開通以來,保持著極高的更新頻率,目前已有90多頁900多篇,圖文並茂,記錄著日常的教育工作、生活感悟、師生聚會等。圖為孫老師曾帶1984屆畢業學生探望王人美夫婦

    她還是個很潮的老太太,有個人微信賬號,經常把生活點滴與感悟分享到朋友圈,與好友們一起交流。她的個人博客,自2009年開通以來,保持著極高的更新頻率,目前已有90多頁900多篇,圖文並茂,記錄著日常的教育工作、生活感悟、師生聚會等。圖為孫老師曾帶1984屆畢業學生探望王人美夫婦

  • 雖已退休在家,昔日的學生常常登門探望,門庭若市,回憶起她,學生們都是滿滿的感恩和頌揚。圖為孫老師帶的1988屆畢業生,該班開展的《甜與美》活動獲獎后,北京電視台帶孩子們到八一湖拍片子時的合影。

    雖已退休在家,昔日的學生常常登門探望,門庭若市,回憶起她,學生們都是滿滿的感恩和頌揚。圖為孫老師帶的1988屆畢業生,該班開展的《甜與美》活動獲獎后,北京電視台帶孩子們到八一湖拍片子時的合影。

  • 第一屆畢業學生(66屆)馮建瓊稱她為人善、做人正、對人真,諄諄教導成為其一生的座右銘,“能做她的學生是我一生的幸運!”圖為孫老師的1994屆畢業生合影

    第一屆畢業學生(66屆)馮建瓊稱她為人善、做人正、對人真,諄諄教導成為其一生的座右銘,“能做她的學生是我一生的幸運!”圖為孫老師的1994屆畢業生合影

  • 98屆畢業學生李非一說她教育理念先進,教寫作文從不束縛大家思維,並且“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我們這些孩子當中,不求什麼物質回報。”

    98屆畢業學生李非一說她教育理念先進,教寫作文從不束縛大家思維,並且“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我們這些孩子當中,不求什麼物質回報。”

  • 最后一屆畢業學生孫暢所在班級的同學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高知的,有高干的,有富有的,也有普通百姓家,她說孫老師從不問背景,也沒使用或利用過有背景的同學,“她讓我們從小懂得自尊和尊重別人,她精心呵護著每一個同學,是我們的心靈媽媽。”

    最后一屆畢業學生孫暢所在班級的同學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高知的,有高干的,有富有的,也有普通百姓家,她說孫老師從不問背景,也沒使用或利用過有背景的同學,“她讓我們從小懂得自尊和尊重別人,她精心呵護著每一個同學,是我們的心靈媽媽。”

  • 孫老師的第一屆畢業生到其家中探望並合影,攝於2014年5月

    孫老師的第一屆畢業生到其家中探望並合影,攝於2014年5月

  • 孫老師1980屆畢業生到其家中探望並合影,攝於2010年10月底

    孫老師1980屆畢業生到其家中探望並合影,攝於2010年10月底

  • 孫老師的1982屆畢業生劉暉現在是中國兒童報的編輯

    孫老師的1982屆畢業生劉暉現在是中國兒童報的編輯

  • 孫老師的1984屆畢業生到家中探望並合影

    孫老師的1984屆畢業生到家中探望並合影

  • 2012年1月,孫老師1988屆畢業生到家探望合影

    2012年1月,孫老師1988屆畢業生到家探望合影

  • 1998屆畢業生考上大學后回史家胡同小學探望孫老師,並在操場合影

    1998屆畢業生考上大學后回史家胡同小學探望孫老師,並在操場合影

  • 1998屆畢業的同學們回史家胡同小學探望孫老師

    1998屆畢業的同學們回史家胡同小學探望孫老師

    給孫老師捎祝福

    • 網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祝我高中時的朱寬老師幸福、安康!
    • 網友:馮媽,你是好樣的,我們都會以你為榜樣。生活,為人處事等等
    • 網友:馮老師,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