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八面來風 專家為自主招生“診脈”

2014年02月24日08:43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八面來風 專家為自主招生“診脈”

記者張馳攝

  【自招擁護派】

  北大上海招生組負責人林純鎮教授:自招聯考重在考察學生潛能

  根據綜合性大學對人才選拔的不同需求,現有的自主招生聯考形式和試題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突出對學生視野、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以及對學生未來學習潛能的考查。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應更多招收那些視野開闊、具有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社會責任感強烈的優秀學生。

  而這些,並非應試訓練突擊能夠得到。引導中學階段素質教育,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僅靠大學一張試卷顯然 “勢單力薄”。

  復旦大學校長助理、招辦負責人丁光宏:“高考后面試錄取”暫難推行

  我們也曾考慮過“高考后面試錄取”方案,即將高考轉變為“學業水平考試”,以高考成績作為報考大學的筆試成績,學校可以根據高考成績設定一個分數線,並確定高考成績在獲得本校自主招生面試資格時的權重。但不可否認,這一思路也有其“不現實”因素。首先是時間因素。高考成績公布在每年8月,各高校新生開學在9月,短短一個月甚至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高校自主選拔和錄取流程走不完。其次是人員組織因素。一方面,各地考生要趕到上海或臨近考點,參加面試等選拔環節﹔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暑假內組織大批專家 “考官”,在上海或赴幾個地區的中心城市進行面試。一所理工類大學的招辦主任坦言,對於多數高校,其成本不堪承受。

  復旦大學中文系語言學教授申小龍:千分考沒出怪題偏題

  千分考其實沒有出怪題。就說被很多網友取笑的 “‘復旦大學’漢語拼音如何寫”這道題吧,拼音不是一個字一個字拼出來就對,這題考的是詞兒連寫的概念,經常合起來使用的詞要連拼。這個知識點盡管有點深,但沒有偏。還有一道題,問“‘?望’中的‘?’,繁體和簡體是否是一個字? ”,在由繁到簡的轉變中,除了“?望”一詞,其他的“?”都已經簡化為“了”了。該考題有點像咬文嚼字,但總體上並沒有超綱,考的是基礎。還比如問幾個詞組中“火”的含義是否一致,其中有一組是“肝火”和“窩火”,有考生抱怨一看這題就一肚子窩火。其實漢語中的“火”字有很多含義,香火、上火、紅火中的“火”字,意思都不同。

  自主招生筆試中的語文,考的還是基礎,是學母語過程中本應了解的東西。比起猜測作者是怎麼想的“現代文閱讀”,這種考法顯然合理得多。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教授於醴(化名):中學理科教育存在大問題

  我一直抱怨中學的理科教育,不是真正在傳授思考的方法,而只是在解題。題海式的訓練結果就是:學生隻會做題,不會想問題。

  幾年前我在自主招生時出了個題:夏天我們會看到公交車冒白煙,這個現象怎麼解釋?考的是初中知識。可學生卻不覺得這是在反映自然規律,而是在做題,嚷嚷著題目不好做。對一個懂物理的人來說,這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嗎?我還考過紀曉嵐“河中石獸”的記載,讓學生談讀后感,結果他們隻會把文言文翻譯一遍。

  有個大一新生問我題目,他做不出是因為一個基本概念沒搞懂。我先幫他講解概念,他很不耐煩,直到我講完問他“懂”了嗎?他說會“做”了。他還拿出厚厚一本做過的題目集,其難度可以媲美競賽水平。我很驚訝,一堆難題可以反復做三遍,那麼簡單的概念居然還沒搞清楚,這不是本末倒置死做題目麼?大一期中考試,我留意了一下他的考試成績,隻有30分,顯然是能力和大學要求脫節。

  與其說是考綱的問題、自主招生難度的問題,不如說是整個教育太功利。無論我們怎麼改變考試,家長的口頭禪是:你要多做點題,各種題型都做過,以后看到就會做了……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