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爸爸一直維持著“嚴父”“干事業”“家庭支柱”的形象。一遇到孩子有什麼要求,工作一天的爸爸們往往用一句“找你媽去”就給打發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庭教育的日益被重視,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也有所改變。
汝河新區小學二年級一班班主任杜娟說,無論是開家長會還是輔導孩子學習,爸爸的“貢獻”率佔到了一半左右。“基本上是媽媽有事的時候爸爸輔導,爸爸有事的時候媽媽輔導。”杜娟說。
聽說要採訪,孩子們還有點拘謹,可一讓說說自己的老爸,孩子們變得興奮起來。
“我爸是書法協會的會員,寫得字可漂亮了,還教我寫字呢!”
“我爸更厲害,琴彈得好,還教我彈琴,還幫我和媽媽洗衣服!”
“我爸書法好,教我練毛筆字,做飯也好吃,經常做飯!”
“我爸每天都會給我買好吃的,還買衣服!”
“我爸不吸煙!”……
這些小事都成了爸爸的魅力點
生病了,爸爸忙著照顧,整宿不眠﹔鬧情緒了,爸爸耐心哄著寵著﹔天冷了,爸爸脫下外套給自己穿上﹔媽媽生病了,爸爸跑前跑后,手忙腳亂……這些事情,都是爸爸們留給孩子的感動。
說起爸爸最讓自己感動的事情,栗穎的手一直高高地舉著。
栗穎說,去年媽媽35歲生日那天,爸爸在外出差。家人一直都以為爸爸忘了這事,可媽媽生日當天,爸爸托人給媽媽送來了一束鮮花。說到媽媽當時的感受,栗穎說,已經不記得了,但一直強調這是爸爸最讓她感動的事情。
栗穎說,平時爸爸媽媽也會經常吵架,但是爸爸能給媽媽送花,讓她感受到了家人之間的愛。
另外一位?腆可愛的小姑娘趙鳳鳴說,爸爸平時很關心自己,經常輔導功課,“每到周末,爸爸都和我玩游戲,可有意思了……”
輔導功課、做飯洗衣、陪孩子做游戲……也許在成人看來,這些隻不過是日常小事,可在孩子們眼裡,都成了老爸最有吸引力的一面,也許在孩子長大后,回憶起小時候和爸爸玩耍的每一個瞬間,都會覺得溫暖幸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