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暢談農業院校“去農業化”之憂--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代表委員暢談農業院校“去農業化”之憂

2013年03月11日13:15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兩會期間,一些農業院校代表委員表示,近年來因一些農業院校想改名去掉“農”字,一些農業院校合並到了綜合類大學,傳統農學專業已不同程度地被邊緣化。農業人才高等教育培養體系面臨解體的窘況,使得農業領域人才斷層問題日益突出,勢必影響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發展。

百年歷史的河北農業大學,是我國最早實施高等農業教育的院校。談到如今農業院校面臨的招生難、學科設置“去農業化”,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憂心忡忡。

“考生報考河北農大時,可以在校內選6個志願專業,但前三個專業基本都是非農專業,農學專業招不到學生。過去錄取分數線降30分都招不到人,現在基本依靠調劑。”王志剛說,“近幾年,國家擴大招生以來,農業高校雖然取得很大發展,招生分數逐年提高。但是在同類院校中,無論國家還是各省都是同層次裡招生分數最低的,包括中國農大,它在985學校裡招生分數是最低的。如果長期持續下去,會導致農業科研、教育、創新等領域的人才隊伍受到影響。”

在招生難的壓力面前,很多農業大學為了生存和迎合社會需求,紛紛增設了大量與市場經濟挂鉤的非農專業。

“本來圍繞農業產業服務的一門課程或專業,發展成了一個學院。農業是個弱勢學科,新擴張學院的大部分專業與農業沒有關系,河北農業大學農業類的學科數量已由原來的主體地位下降到20%。”王志剛坦言。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瓊表示,由於工資待遇低、缺少發展潛力,目前農業院校的大學生畢業后不願到農業 企業、基層農技部門就業,導致基層農業專業人才缺乏,給農業科技創新帶來不利影響。

河北徐水縣農業局局長唐繼勇告訴記者:“目前,全局農技推廣隊伍的平均年齡是45歲,最年輕的技術人員也隻有43歲。沒有專業技術人才,農業如何大發展?”

“農業教育方面,高端職業教育或本科層次的農業教育現在都面臨很大的問題,首先職業教育比例明顯低於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比例,其實農業需要有一批直接服務於農業一線,服務於農村的職業教育學生。國家是不是可以專門建立農業特崗生。其次,農業高校是否可以建立真正‘2+2’的教育模式,頭兩年認真學好專業基礎課程,后兩年去企業學習,掌握企業先進技術應用方面的知識,然后再應用到農業一線的生產中去。”張瓊說。

王志剛建議,國家應提高農業高等院校生均經費,參照師范生培養模式,實行農科大學減免學費政策,確保農科院校生源質量﹔同時,制定就業“特崗”計劃。在不同區域間,建立有農科教綜合的科研、推廣的基地,吸收高水平的農業大學學生就業,解決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后繼有人的問題。

(作者 王清穎 王昆)

(責任編輯:付丹迪(實習)、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