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如何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代表委員熱議:如何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

2013年03月11日08:16    來源:海南日報    手機看新聞

多管齊下

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

網友“或許不曾結束”:現在大學畢業生一窩蜂參加公職類考試的行為,很多並非自己所願,除了所謂“鐵飯碗”穩定待遇誘惑外,還有部分原因是一些中小企業並不願花精力培養應屆生,剛畢業的學生為了就業不得不去參加各種考試,陷進一個為就業而考試的怪圈。

網友“馮欽睿叫做長頸鹿”:大學生就業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原因有很多,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障是其中的大問題,若是能提高工資待遇和社會基本保障,相信問題就能容易解決很多。

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導致海南就業市場出現“兩難”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部分大學生薪酬待遇期望值過高、產業結構尚需轉型升級、企業提供的工資待遇和社保較低,就業供需信息不暢通等。編者認為,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需多管齊下,多開“良方”綜合解決。

李建保代表建言:

擺正擇業心態合理規劃目標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特派記者 魏如鬆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問題再次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受關注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李建保是海南大學校長,他說,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將更加復雜嚴峻,大學生和家長都應理性對待就業問題,擺正心態,培養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李建保談到,家長和大學生都要正確面對就業問題,對求職的期望值不能過高,“一些熱門崗位總是有限,‘千軍萬馬’爭考一個崗位難度很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夢想,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目標。”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招聘時,不要太看重薪酬。剛畢業的學生,職業發展還沒有定型,能有好的學習和發展的平台很重要,不要把待遇高低看太重。”李建保說。

李建保還從學校的角度談了對大學生就業難的看法。他說,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學校要提高教育質量,對學生的培養方式至關重要。在課程設置、教育內容等方面,要不斷創新,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要注重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結合,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通過多渠道分散就業壓力。

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李建保建議,可以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業教育貫穿於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引導學生從專業切入,開展特色創業。培養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技能、啟發創業思維。

“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為大學生創建‘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者搭建支撐平台,提供創業信息、場地、保障及相關的公益性服務,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務。”李建保還提出,政府要成為高校和企業間的紐帶,加強校企合作。讓高校到企業建立實習基地,派駐學生實習。讓企業到高校舉行專場招聘會,通暢高校到企業的人才輸送通道。

“能夠學到就業本領,還要有公平競爭的機會。”李建保還特別談到,政府在擴大就業渠道的同時,還要提供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他說,“首先,就業程序要公平、公正。政府要進一步規范相關程序,希望國家能夠完善相關就業的法律法規,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制度保障。”(本報北京3月10日電 )

史貽雲委員建言:

政府和社會應共同扶持大學生創業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特派記者胡續發

“大學生就業難,喊了多年,仍然還是難。”今天上午,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史貽雲指出,全社會尤其是政府要真正重視起來,切實拿出措施推動這一民生問題的逐步解決。

有調查顯示,大學生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是“缺乏工作經驗”,而我國一些大學並不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史貽雲呼吁,政府相關部門及高校應牽線搭橋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政府要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系,選送實習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大學生實踐經驗,給用人單位擇優選聘的機會,同時要求用人單位給予一定報酬。

大學生是最適合創業的群體,大學生創業又是培養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國家棟梁之才的重要途徑。史貽雲認為,社會各界都應行動起來,共同扶持大學生創業。

“首先,我們要營造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氛圍。”史貽雲建議,要通過各種媒介,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創業、樂於創業、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此外,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業的心理、管理和經營素質。

大學生創業,政府應當給予支持。史貽雲建議,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支持體系,提供促進大學生創業的人事管理、戶籍管理、稅費減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對大學生創業給予創業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逐步推行創業吸納就業獎勵措施﹔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力度,降低大學生創業貸款門檻,提高大學生創業貸款最高額度,延長大學生創業貸款期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扶持。

“我們還應動員社會力量幫扶大學生創業。”史貽雲認為,可以充分發揮工會、婦聯、工商聯和行業協會等組織的作用,廣泛動員各方面社會力量,對大學生創業進行結對幫扶,幫助那些有創業想法但缺乏實踐經驗的大學生,提高創業本領,成就創業夢想。(本報北京3月10日電 )

省人力資源局副局長趙微:

讓基層就業的畢業生能干得好留得住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將其擺在整個就業工作的首位。”3月9日,就我省今年大學生就業問題,省人力資源局副局長趙微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直言,大學生就業形勢今年依舊嚴峻。

據了解,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將達到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而我省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6萬人,比去年增長約10%。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加,勢必增加了就業難度。趙微分析說,受經濟增速下滑影響,部分行業、企業招聘大學畢業生的需求仍在下降。

趙微認為,今年我省將著重於以下幾項工作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一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專項活動。如高校畢業生就業活動月、就業見習對接會、網絡招聘聯盟、廳局長就業宣講進校園、民營企業招聘周和各類校園招聘活動等等﹔二是認真做好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據了解,我省自2011年開展就業見習以來,僅省本級就建立了上百家就業見習基地,共有1500多名畢業生參加了就業見習,留用率達到54%﹔三是做好畢業生就業服務。在信息發布、就業指導、檔案接收、職業介紹等方面,扎實做好就業服務﹔四是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以創業帶動就業。

“公務員考試很熱,但公務員招收的崗位很少,從就業市場的分析來看,大部分的就業崗位還是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的。”為此,趙微希望廣大的畢業生能轉變觀念,到基層就業,鍛煉自己,先就業,再擇業。同時,各有關方面也應在接納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時,要避免政策“踩空”和銜接不好的情況,讓基層就業的畢業生能夠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本報海口3月10日訊)

海南視點

有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我省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6萬人,比去年增長約10%。可以預見,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

我省每年都舉辦多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大會,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不少崗位。

蘇進平大學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到海口桂林洋養殖咸水鴨,起步艱難但勇氣可嘉。

曾南春大學畢業后,帶著一幫同學成立了金箍棒不鏽鋼制品有限公司,承接門窗的安裝生意,以創業實現了就業。

閱讀延伸

大學生創業究竟難在哪?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種種“攔路虎”,專家認為,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缺乏啟動資金。除了家庭資助,絕大部分創業大學生沒有其它經濟來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積攢下來部分資金,但創業初期的花銷,經常會遠遠超支。

二是缺乏市場經營經驗。大學生有激情、有抱負,但在實戰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的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紙上談兵”而敗北。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弱。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的學校生活,相對風平浪靜少有挫折,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學生創業者們也普遍比較脆弱。其實無論何種創業都會有風險,創業的同時即應該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和失敗,能夠經得起市場的錘煉。

四是創新能力不強。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隻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顧時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步他人后塵,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五是所學知識與實際運用聯系不緊密。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實際創業項目和自己所學專業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學的學科知識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學知識資源的浪費,又是對創業時機的延誤。

(南海網-海南日報 魏如鬆 胡續發 王子威)

(責任編輯:袁勃、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