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馬蘭(女)
>>>點擊進入馬蘭代表報道集
>>>點擊進入嚴誠忠代表報道集
>>>點擊進入廖昌永代表報道集
>>>點擊進入孫憲忠代表報道集
東方網記者方翔、劉歆3月8日報道:“現在,很多人高中都到國外去讀,這無疑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我們應該對自己培養的人才要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制定人才計劃要有公平環境。”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醫學藥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馬蘭的話,引起了與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對於人才引進的熱議。
“引進一隻海龜,氣死八隻土鱉。”全國人大代表、東華大學經濟發展與合作研究所所長嚴誠忠說,“現在的海龜是越新鮮越好,新鮮的就叫做生猛海鮮。”
原本已經准備發言的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聲樂歌劇系主任廖昌永立刻接上了話,“我們現在一些高校中,本土成長起來的教師,與海外留學歸來的教師之間,無論是在待遇,還是職稱方面的差別實在太大了。有些人一回來就可以聘到教授的職稱,年薪也大大高於同級別本土人才。”“我們學校搞裝修,一般工人的月薪有3000元,而我們學校的年輕教師的月薪也就3000元。”馬蘭代表說。
“像我們單位引進海外人才,就讓他們先做博士后,做研究、做教學,通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之后,對於不理想的進行淘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孫憲忠向大家介紹了自己單位的經驗。
“土鱉”與“海龜”之爭,始於九十年代后期,並且持續至今。代表們表示,像百萬年薪海歸教授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中國學術界的浮躁風氣,並深深影響了本土成長起來的人才。需要通過引進優秀人才來提升學術環境,但同時也應該大力培養本土人才,給他們一個同樣好的環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