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不少課程培養藝術氣質。
男校課程設置符合男孩子的特點。
著名的男校伊頓公學。李瓊攝
據本報最近報道,廣州大學已經與曾培養出“宋氏三姐妹”、冰心、希拉裡的美國精英女校——衛斯理學院簽訂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在廣州創建一所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水平女子學校,專注精英教育、本科教育。而在去年,上海八中獲批成立男子高中班的消息也引發廣泛關注,再回到2011年,珠海女子中學正式接受報名,雖然學費不菲,但報名生源火爆。最近幾年,陸續出現的男校女校令學生和家長們耳目一新,也帶來了眾多爭議,“因性施教”的觀點在教育界再度升溫。是否應該恢復男校女校?過於強調性別差異教育是否會影響學生們將來融入社會?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男校女校課程設置男女有別
如今,男生缺乏“陽剛之氣”的“男生危機”、“偽娘現象”正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為此,“男生班”的出現旨在應對“男孩危機”,以解決學校“陰盛陽衰”、“男孩女性化”等問題。據悉,男生班首次嘗試開設一些與眾不同的課程,如生存體驗課,從常用電工工具使用、家電簡單維修等最基本生活技能教起,包括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城市生存體驗等實踐活動。拳術、象棋、電聲樂等男孩喜歡的項目都列入課表。
而珠海女子中學則根據女性的固有特點,實施女性教育和特色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除了普通的中學課程外,學校專門開設了一些特色課,包括家政、形體、禮儀、思維訓練等,其中家政課可能最能反映女子學校特點,這門課程包括生活計劃與管理、營養與膳食、家庭與婚姻、生活小竅門、家庭醫藥護理常識5個方面。
曾經在廣州頗為有名的瑪莎女子中學的創辦人馬莎認為,國家在教育上對於性別的差異重視不夠。實際上,男女同學接受知識的起點是不一樣的,女生善於形象思維,但對空間概念比較模糊,反映在初高中階段,女生對於幾何特別是立體幾何感到吃力,但語文以及英語等科目優勢明顯,朗讀和演講能力尤甚。男生邏輯思維方面優勢明顯,數理化學習能力強。男女在認知上的這些差異,以前男女混合學校在教學上不能區別,女子中學可以做到,比如數理化課程,女中適當增加學時,增加輔導,“因性施教”,對女生擅長的英語,除了普通的英語教學外,還開設閱讀和口語課。
男校女校不會形成單一性別環境
有不少家長擔心,在單一性別校園環境中成長,會影響孩子與異性的交往能力。對此,有教育專家表示,青少年的成長環境除了校園,還包括家庭、社會和同伴環境,再加上如今學校間交往頻繁,不會造成完全單一的性別環境。學校還會通過志願者服務、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增加學生與社會各類人群的接觸交往機會,不會讓學校成為封閉的“男兒國”或“女兒國”。
信力建也反復提醒家長要注意,縱然學校分性別教育能解決很多孩子出現的問題,但前提是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無可替代的,家庭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言傳身教,遠比學校集中化教育靠譜。而家長應該尊重關心孩子的想法和需要,與孩子共同面對。隻有家庭和學校加強互動和努力,孩子才可能更好地、無畏地擁抱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專家 視點
“分類教育”是有益的教育嘗試
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認為,“因性施教”是很有益的教育嘗試。目前大一統的教育制度,把學生當成流水線上的產品,鍛造的模式一模一樣,磨平學生的特長和棱角,搞得學生毫無生氣。辦教育不是開工廠,需要統一的產品標准,而是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有效的因材施教。
而男校女校的區分,可以根據男女在性格上、發育上的差異,進行課程上、方法上的調整。比如男生一般比女生發育晚,所以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往往沒有女生那麼快上手,這也是長期以來學校“陰盛陽衰”的原因。就此差異而言,男生就可以比女生晚上學兩年,給男生更長的知識吸收期。但男生在體育、活動等方面的能力比女生強,性格比較外向,就可以增加設置些活動課。女生比較內向,可以做些手工細活、盆栽。男女分工不同,各施所長反而會更好。因此,信力建認為,分類教育是要提倡和鼓勵的。西方的學校就非常看重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學科,並根據學科難易程度進行分層教育,給學生自由和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熱愛學習和思考,主動靠近知識,而不是被迫接受知識,隨后就忘記得一干二淨。
鏈接: 國外的男校女校
美國:一般來說,美國的私立男子高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和領導能力,學校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成為更有能力和魅力的男性。在教學方面,男校會根據男孩子的思維特點去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課程﹔而女校則更關注女生的生理、心理發展,同時著重培養女性氣質、溝通能力以及有別於男生的領導能力。
事實上,美國單一性別中學的附近,通常會有一所其他性別的學校,例如一間男校附近,通常會有1∼2所女校。而這些女校、男校的學生,會由學校組織,共同進行課外活動,甚至是一起選課、上課,所以並不存在單一性別學校學生就見不到其他異性的可能。即使在混校,學生也可能會接觸到單性別教學。
英國:據悉,英國前一百名的私立寄宿中學中,有70%的學校都是單性別學校,相比起混合學校,單性別學校在升學考試的成績及牛津、劍橋等英國頂尖名校的升學率上都更為出色。英國的私立男女校,一開始隻提供給皇室貴族成員入讀,而到后期,這些私立男女校逐漸面向整個英國社會招收學生,所以英國當地的家長,也更傾向於把子女送到男校或者女校。英國女子寄宿中學著重培養學生的淑女氣質,除了專業文化課程之外,還會開設烹飪、手工制作、營養學、餐桌禮儀等課程,讓學生掌握更多家政和社交方面的技能,走出課堂,學校還會定期舉行下午茶會、公主派對、傳統舞會等活動。
男子寄宿學校會開設一些更加側重於注重培養出男性領袖性格的課程,在多種戶外團隊活動中提升男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比如學校會根據當地的天氣地理條件等特點,特地開設了如馬術、冰球、皮劃艇、橄欖球等課程。從學校數量來說,英國的男子寄宿中學比女子寄宿中學要少,通常頂尖的學校都要提前幾年開始申請。而想申請聞名於世的男子學校伊頓公學,則要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申請。(記者李瓊 圖:新華社發)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