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的裡程碑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首次達到了國際標准。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4%的指標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線。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當人均GDP達到800美元到1000美元時,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要達到4.07%至4.25%,才能實現教育與經濟的良性發展。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早在2001年,澳大利亞、日本、英國和美國等高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均值就已達到4.8%,哥倫比亞、古巴等中低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均值達到5.6%。
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任何一個國家想發展,都離不開強大的教育做支撐。他指出,中國此次突破“4%”所釋放的意義非常重大,要從簡單粗放的增長方式,轉型到由知識和教育支撐的高附加值的發展階段,就必須加強教育,“這不僅和研發能力密切相關,也和國民的教育水准密切相關。”
持續不斷的財政投入,帶來了教育的顯著變化。如今,中國已全面實現城鄉九年免費義務教育,惠及1.6億學生﹔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學生的校舍更加安全,運轉水平更高。“從制度上保証了各個學段的學生不會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學可上、求學無門。”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劉益春說。
專家認為,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達4%,從長遠看,是中國向教育強國挺進的一個新起點。在全球經濟危機、各國紛紛削減教育投入的背景下,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卻大幅增加,顯示了中央加強教育事業的堅定決心。
(據新華社新媒體專電)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五年累計7.79萬億元,年均增長21.58%,2012年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