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這個數字,在今天下午教育界政協委員討論中出現的頻率最高。
葛劍雄委員表示,“這個消息讓人歡欣鼓舞,百分比多一點就意味著多不少錢,意味著不少孩子的上學問題、受教育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他曾向教育部提過,有關義務教育如何均衡發展的提案。“我做過一些調查,發現義務教育上的差距觸目驚心。不要說北京、上海和老少邊窮地區之間的差距,就是在一些老少邊窮的縣裡,也有所謂的‘縣一中’現象。‘縣一中’不比大城市的中學差,可是到了‘縣八中’、‘縣九中’就可能很差了。”
現在的確達到4%了,但這個4%是怎麼花的?
葛劍雄認為,如果讓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基本達到一個標准,這個矛盾基本上就緩解了。“如果山區學校的條件跟大城市一樣了,媽媽還會帶著孩子去城裡租房子上學嗎?”
他認為,說我們要把大學辦成世界一流,那隻能是個別學校,大多數辦不到。但是如果政府下決心,全民動員,把小學中學辦成世界一流,完全是有可能的。
他說,很多老少邊窮地區招不到教師,但卻能招到公務員,為什麼?原因在於教師待遇太低。
葛劍雄呼吁,制定、公布全國義務教育最低標准。這個標准要非常具體,多少學生配一個教師,學校多大規模要配一個餐廳,達不到就要向官員問責。
左東嶺委員說,目前教育經費、科研經費使用中最大的問題是浪費。沒有精打細算,沒有把經費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胡剛委員認為,錢多了未必能建成一流大學,“高校的基本建設要有個度。不能一年到頭把主要經費都用於基建了,都去蓋大樓去了。高校的基建不能再讓高校搞了,要有嚴格的程序,高校有多少領導因為這個問題出事了。”
閔維方委員曾經主管過學校的財務工作。他指出,對於教育經費要加強監管,要加強審計,應該設計更完整的教育經費使用評價指標體系,提高設備利用率。現在蓋了很多大樓,使用效率卻不一定很高。
本報北京3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