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二年級(3)班的學生在領取新學期的免費教科書和作業本。 新華社記者 孫參攝
周日,清晨7︰00,北京的劉女士匆匆叫醒熟睡中的兒子小江:“快吃飯,上‘班’去!”“上班”,母子倆的“暗語”,專指兒子參加的各種課外輔導班。
小江滿臉懊惱地嘟囔著,無精打採地洗漱、吃飯。8︰00,母子倆驅車趕到了培訓學校。兒子匆匆進了教室,劉女士坐在車裡,長出了一口氣。
一天的課程在等待他們——從早八點到晚九點,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四門主課各補習兩小時,兒子累得叫苦連天,劉女士也跟著從早耗到黑。掏出手機,她在微信上跟好友抱怨:“真不知道以前的堅持是對是錯。從小學到初二,幾乎沒讓他上輔導班,現在同學全在上,真怕他跟不上了,我隻能花大價錢逼他抱佛腳,無奈啊。”
課外培訓是“家長的需要”
67%的五六年級小學生每周拿出超過6小時的時間參加校外培訓,68%的學生認為是“家長的需要”。
小小的背影,拖著大大的箱式書包,疲憊地走在通向輔導班的路上——幾乎每個周末,我都能路遇一些這樣的中小學生,他們那不堪重負的樣子,讓我產生一種“小馬拉大車”的感覺。
是什麼壓得這些“小馬”失去了活力?整天忙著參加輔導,他們到底收獲如何?我就此進行了一項調研。結果顯示:中小學生普遍參加校外輔導,而且低齡化、一對一輔導的趨勢越來越明顯。87%的中小學生利用課外、周末及假期參加校外輔導,平均每個學生至少參加兩個輔導班。67%的五六年級小學生每周拿出超過6小時的時間參加校外培訓,78%的中學生每周平均課外培訓5小時,50%以上的學生每周都要完成校外輔導機構布置的作業。
最令我吃驚的是:在回答“參加校外輔導是出於自身興趣嗎?”時,68%的學生認為是“家長的需要”。尤其是對應試類培訓,75%的學生表示反感,認為課業負擔太重。
孩子的健康快樂比高分更重要
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孩子的健康快樂比高分更重要。
課外培訓為什麼如此受家長青睞呢?我想,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培訓已經和學校教育接軌,滿足了學生及家長“吃小灶”、“考高分”的需求。於是,在分分必爭的應試機制下,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精英化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長強化了對孩子發展的自我設計,通過密集報輔導班的形式,為孩子加上“必勝”的籌碼。
但,隻把棒子打在家長身上嗎?不妥。家長也有諸多無奈。可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切應從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素質養成出發。我們正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不但學校要改變教育方式和評價機制,家長也應該調適自己的心理預期,拋棄那種太過功利的教育觀和價值觀,少關心些分數,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承受能力。畢竟,孩子的健康快樂比高分更重要。
科學施教,護航孩子的幸福明天
應該嚴守相關規定,不依據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
怎麼才能為孩子減負?今年我寫了一份提案,試著給這種“社會病”開藥方: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科學施教,綜合治理。
先說各級政府。應該嚴守相關規定,不依據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要充分發揮教育督導的作用,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作為評價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向社會公布。嚴格治理教輔市場,加大對各種社會升學輔導班的整頓和管理。
再說學校。學校教育應為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以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不再把各種考級和競賽成績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升學依據。
最后是家長。為孩子減負,需要家長調整心態,積極配合。可以開設“家長學校”、建立家長網絡交流平台,幫助家長走出“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優劣的唯一標准”的認識誤區,引導他們更加重視孩子的人格教育和身心健康,給孩子一個幸福陽光的童年。 (記者王斯敏 採訪整理)
鏈接
北京市教委出新規:一二年級小學生回家任務就是玩
蛇年春節過完,中小學開學伊始,北京市教委就為孩子們送上了一份“禮物”——出台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切實減輕過重課業負擔的八條新規。新規對減負的關鍵環節和指標,如課程、作業、考試等方面要求進行了量化和細化。從今年3月19日起,各學校須嚴格控制作業總量。
3月1日,北京市教委表示,為了解減負工作具體開展落實情況,他們將在3月派出督學進入部分中小學進行督察。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督察的目的是了解中小學減負工作的實施情況,“減負不是單純的減量問題,而是要科學、合理地減負。”同時,部分區縣教委也將在3月對所轄區縣內的中小學減負工作進行督導。
目前,北京市中小學生八項減負新規盡管還未正式實施,但針對八項新規中的一些內容,一些中小學已經開始進行“變相”落實。
以前,北京市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此次新規則明確要求: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也就是說,這兩個年級學生的作業都在學校完成,回家的“任務”就是玩。新規要求,小學三至六年級語文、數學和英語可適量布置家庭作業,三至四年級每天作業總量不得超過30分鐘,五至六年級每天作業總量不得超過1小時﹔初中生每天家庭作業總量不得超過1.5小時。
新規還再次強調,禁止學校單獨或和社會培訓機構聯合或委托舉辦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培訓班。同時,學校不得統一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報名參加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競賽活動,也禁止將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証書作為入學依據。各中小學校不得為學科類競賽活動提供場地。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介紹,此次頒布的新規,中小學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對於違反規定者,一經查實,將由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在全市進行通報批評。對於違反相關規定的學校和個人,由區縣教委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其實在新學期為孩子們減負的,不止北京市,廈門、青島、蘭州等地教育部門都先后出台措施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今年的“減負”是否能落到實處、而不再是一句口號,人們拭目以待。 (記者李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