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中小學配備心理老師 呵護學生人人有責--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配備心理老師 呵護學生人人有責

2012年12月20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對中小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指導,要求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各地各校要逐步配齊,並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

  正如十八大報告所言,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擁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既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要素,也是現代教育的應有之義。以下發文件的形式,為孩子們送上“心靈雞湯”,足見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懷和重視。

  不過,以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要配齊所需的心理老師,且讓他們擔起全部責任還有一定難度。

  況且,心理健康教育不似其他學科,沒有相對標准化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而更多關注個體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個學校學生眾多,即便按照要求配備了專職心理教師,但在師生比的懸殊差距下,又如何實現一對一的“因材施教”。倘若心理課程只是念念教材、讓學生背背書,學期末再“一考了之”,也起不到心理輔導的效果。

  說到底,心理教師不是“萬能靈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固然需要專業老師的指導,但不能把培育學生心理健康的任務,全部“押寶”在他們身上。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每個任課老師、每個班主任、每位學校領導,其實都應該是天然的“心理老師”,自覺抵制各種對學生心理的傷害行為,主動擔當起呵護學生心理健康的職責。

  從媒體報道到身邊耳聞,我們經常聽到校園中的“心酸故事”:有的教學手段,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綠領巾、特殊作業本等讓不少孩子飽嘗自卑的苦澀﹔有的課堂劣習,對“差生”嘲笑、侮辱,施加“精神軟暴力”,直接傷害了孩子們的稚嫩心靈﹔有的教育目標,一味以分數為指揮棒,對學生心理狀況不聞不問,導致各種心理隱患,甚至釀成自殺等極端行為。

  其實,教育本身就是心靈的溝通。也許,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及時的引導、一回溫暖的關懷,就可以改變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學生心理的健康,需要“正能量”的累積,而這,不僅是心理教師的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幟下,學校、家庭、社會均不可缺席。畢竟,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才,才是國之所需、國之所倚。

(責任編輯:袁勃、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