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常州機電職院:為產業轉型提供數字化人才支撐
“四鏈”融合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
甘肅武威:三級體系打通科普服務“最后一公裡”
宇宙射電探測器或在15年內找到暗物質
免疫彈性是影響健康的關鍵
合成分子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和壽命
AI工具助力揭示小腦奧秘
可移動可變形的新型超材料問世
全民閱讀有了更多“打開方式”
帶孩子走進“詩畫裡的中國”
人民網
>>
教育
>>
職業教育
培養社會認可度更高的學生
2023-12-20
向家文:立足水利特色 培育時代新人
2023-12-19
蘇愛國:數字技術將開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2023-12-18
周敏娟:以實踐教學為突破口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2023-12-18
張鵬超: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 發揮思政理論課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2023-12-18
劉向群:職業院校不要扎堆開設“熱門專業”
2023-12-18
孫德忠:推進產教融合 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023-12-18
孫茜芸:深化“政校行企社”協同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3-12-18
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地方發展 服務產業集群
2023-12-18
揚州職大電汽學院:培育能工巧匠 實現精准就業
2023-12-18
克職院:將課堂“搬進”廠房
2023-12-18
“小教育”助力“大振興”(走特色發展之路)
2023-12-14
專業對接產業 課堂銜接職場
2023-12-12
“小支點”撬動大產業
2023-12-11
吳小平:努力把學校建成“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示范區標兵
2023-12-10
張志斌:練好“內功”主動“出擊” 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2023-12-10
郭慶:在高職教育與繼續教育協同創新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3-12-09
蘇海勇:以科教融匯激發職業教育新動能
2023-12-09
高鴻斌:五個“大”全面打造思政育人體系
2023-12-09
陳寶生:推進辦學模式改革 創新院校企貫通合作
2023-12-09
人民網啟動職業院校互聯網“大思政課”共建機制
2023-12-09
人民網發布《2022-2023學年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情況分析報告》
2023-12-09
孫茜芸:培養有“政治態度、情感厚度、時代熱度、技能硬度”的傳媒人才
2023-12-09
宋磊:職業教育的高質量是產業和市場認可的高質量
2023-12-09
“全國融媒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儀式在呼和浩特舉行
2023-12-09
楊立華:建好“大平台”,育好“大師資”,講好“大課堂”
2023-12-08
梁裕:寫好“特”字文章,做好“高”字功課,挖掘“強”字動力
2023-12-08
朱愛勝:以“大思政課”建設推動思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3-12-08
張先庚:建設好市域產教聯合體,需政校行企協同努力
2023-12-08
向家文:以水潤心、以文化人、以德育才 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2023-12-08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頁
鄭水泉 劉 輝 徐 坤
黃寶印 賈德忠 洪俊杰
於成文 郭 勇 田 彥
李曉華 馬建新 邢紀紅
許 強 李潤東 郭 毅
首都教育系統將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回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教育強國,首都何為”這一重大時代命題。
教育銳評
建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
如何正確看待“大學排行榜”
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縱橫)
培護好就業市場的融融暖意(人民時評…
強教育 抓改革 出人才
傳統文化啟智潤心
學分互認,打破高校知識的“圍牆”
高質量寒假作業這樣“煉”成
本網原創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強國行”團隊…
鄭慶華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直擊高招:一圖速覽2025年強基計劃
40所高校聯合成立京津冀蒙高校商科分…
國科大舉辦第二屆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2025年首都大學生系列讀書活動發布
沉浸式體驗國際中文日活動 留學生開啟…
“愛北京·愛科創”行動啟動 今年擬開…
中國語言文學自主知識體系聯盟成立
中國政法大學依法治疆研究院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