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防溺水,這些常識請收好(民生一線·暑期安全要當心)
深藍光LED實現99.6%發光量子效率
廣西技能大師聯盟成立
AI便攜系統1秒內完成視網膜圖像分析
新AI模型多場景下精准預測人類行為
周堯:以虫治虫護麥田 學術正名揚國威
非雙曲材料中發現雙曲極化激元
戴上VR眼鏡,“穿越”萬年體驗中華文明
北京發布多項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代表性成果
腳踩泥土,在躬身調研中觸摸鄉土脈搏
人民網
>>
教育
>>
職業教育
吳小平:努力把學校建成“大思政課”綜合改革示范區標兵
2023-12-10
張志斌:練好“內功”主動“出擊” 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2023-12-10
郭慶:在高職教育與繼續教育協同創新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3-12-09
蘇海勇:以科教融匯激發職業教育新動能
2023-12-09
高鴻斌:五個“大”全面打造思政育人體系
2023-12-09
陳寶生:推進辦學模式改革 創新院校企貫通合作
2023-12-09
人民網啟動職業院校互聯網“大思政課”共建機制
2023-12-09
人民網發布《2022-2023學年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情況分析報告》
2023-12-09
孫茜芸:培養有“政治態度、情感厚度、時代熱度、技能硬度”的傳媒人才
2023-12-09
宋磊:職業教育的高質量是產業和市場認可的高質量
2023-12-09
“全國融媒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儀式在呼和浩特舉行
2023-12-09
楊立華:建好“大平台”,育好“大師資”,講好“大課堂”
2023-12-08
梁裕:寫好“特”字文章,做好“高”字功課,挖掘“強”字動力
2023-12-08
朱愛勝:以“大思政課”建設推動思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3-12-08
張先庚:建設好市域產教聯合體,需政校行企協同努力
2023-12-08
向家文:以水潤心、以文化人、以德育才 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2023-12-08
2023職業教育論壇舉行 論壇三聚焦“營造良好氛圍 加快構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2023-12-08
2023職業教育論壇在呼和浩特成功舉辦
2023-12-08
2023職業教育論壇舉行 論壇二聚焦“強化多跨協同 高質量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
2023-12-08
聶洪臣:打造校企政命運共同體 書寫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
2023-12-08
劉東華:推進產教城深度融合 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
2023-12-08
龔小勇:深化職教改革,培養新時代卓越技術技能人才
2023-12-08
張先庚:成為一名“大先生”,要努力做到“五大”
2023-12-08
2023職業教育論壇舉行 論壇一聚焦“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 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3-12-08
趙巧萍: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
2023-12-08
柬埔寨教育教學管理境外培訓班在金邊舉辦
2023-12-08
揚工院化學工程學院:推進科教融匯 鼓勵師生創新
2023-12-08
元宇宙共同體:破解產業瓶頸 推動人才供給
2023-12-08
中外校企合作 共創“甜蜜事業”
2023-12-08
讓更多能工巧匠上講台傳技藝(縱橫)
2023-12-07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頁
教育銳評
培育更多“金師” 點燃科學教育火種
嚴把學業關,培育棟梁材(人民時評)
讓童書“好玩”又“好讀”(來論)
把畢業論文寫在實踐成果裡
喜見更多的“思政小課堂”
家庭教育始於心的互動(暖聞熱評)
呵護學者專心治學的寧靜環境
勞動教育不能隻晒不做(評論員觀察)
為穩就業出更多實招暖招(人民時評)
本網原創
北京發布多項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代表…
腳踩泥土,在躬身調研中觸摸鄉土脈搏
培育更多“金師” 點燃科學教育火種
從東昌湖劃向世界!聊城大學龍舟隊已斬…
研究生黨建“雙百”“先鋒之聲”宣講團…
從殲十“三滴油”裡,讀懂科創的青春答案
教育部:嚴控暑期作業總量 減輕學生過…
“大小”攜手 讓名人故居裡的非遺思政…
教育部:三年來,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取…
教育部:我國將正式發布《卓越工程師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