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職教專業設置如何求得更優解

2024年02月02日08:2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職教專業設置如何求得更優解

近日,某職業學院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暫停招生的消息成為網友們的熱議話題。在2017年到2018年間,多所院校開設電子競技相關專業。這一消息曾經引發廣泛討論。

優化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始終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

2022年發布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完善職業教育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促進專業布局與當地產業結構緊密對接。2023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出台,要求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提出鼓勵學校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

合理的專業設置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在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背后,“產業”是個繞不開的關鍵詞。

專業與產業匹配度有待提高

昆山開放大學正高級講師張宏告訴記者,隨著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會隨之動態調整。這是職業教育的規律和基本理念。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受歷史慣性、師資隊伍、實習實訓場所等各種因素的限制,一些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調整並不及時,存在與區域產業結構匹配度不高的現象。

“理想情況下,學生對專業的選擇應該是出於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在現實情況中,學生選擇專業大多是基於外在因素,而非天賦或興趣。如果學生所學的專業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那他們畢業后很可能就不會從事所學專業的相關工作。”張宏直言,職業教育專業與產業的脫節對院校和學生來說,意味著資源和機會的浪費。

有研究表明,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存在盲目性、同質化以及對接產業不夠精准等問題。從專業布點上看,第二產業的相關專業布點佔比較低,第三產業的相關專業布點佔比較高。高職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適配度仍有待加強。張宏認為,提升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適配度,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湖南師范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教授唐智彬說,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專業群對接的產業鏈環節不完整、對接的價值鏈層次較低。“這不僅影響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更難以適應區域產業的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等要求。”唐智彬說。

以張宏所在的江蘇昆山市為例,昆山市三大產業對應的高職專業設置與其產值規模的匹配程度有待提升。高職院校在第一產業相關領域沒有開設專業,缺少涉農專業技能人才﹔第二產業專業設置及招生人數低於其產值規模,不能有力支撐昆山市對操作性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第三產業專業設置及招生人數遠大於其產值規模,可能導致專業設置與其產值佔比不協調的情況。

“為了便於招生或迎合部分家長的想法,部分高職院校不斷擴大財務會計、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電子商務等第三產業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但事實上,這些專業的人才需求已經飽和。而其他一些崗位卻缺乏專業對口人才。”張宏表示,熱門專業人才過剩與特色新興產業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就這樣產生了。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徐建俊表示,部分高職院校在迎合市場需求開設新專業時,忽略了自身的實際情況。新設專業學生數量一旦增多,學校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實訓場所、設備及優秀師資等教學資源,難以提供與行業需求緊密相關的課程和實踐崗位,導致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進而影響學校聲譽與吸引力。

調整應具前瞻性和有序性

那麼,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該從何入手?

“首先要加強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証。”徐建俊說,在設置專業時,院校應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趨勢,基於學校辦學定位,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設置方案,確保學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充分匹配。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同時,還要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可以通過引進優秀教師、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參與行業實踐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行業經驗。

在廣東省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陳桂林看來,專業設置既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又要著眼院校長遠發展。“應採取長線專業與短線專業結合、寬口徑專業與窄口徑專業並存、主干專業與輻射專業貫通、學歷專業與職業培訓互補等策略,確立科學的專業建設規劃,確保專業設置和專業結構調整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有序性。”陳桂林說。

“院校可以適度提前布局,充分論証專業設置‘適度超前’的現實可能。”唐智彬建議,應充分發揮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新型產教融合實體機構的重要功能,進一步增強產業與職業教育之間的聯系。在高職院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促進產業反哺職教發展。

合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院長王世杰提醒,院校應該精准規劃專業,以區域性、地方性的產業結構需求為引領,明確自身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實現專業與產業無縫對接。

政府需要提供科學指導

針對部分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中缺乏前瞻性的問題,王世杰指出,高職院校應承擔社會責任,政府也應該進行宏觀指導,實現政府指導性和院校自主性的有機結合。

“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站在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角度,統籌整合技術、產業、就業、教育等各方面需求。”王世杰表示,政府應積極構建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地方產業鏈對接機制,為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

張宏認為,政府要加強統籌規劃,抓住經濟發展走向,讓人才供給與產業發展需求相匹配。“以昆山市為例,目前昆山市民辦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種類已經超過公辦院校。政府需要重點引導,擴大公辦高職院校部分專業的設置范圍,在公辦高職院校的教學設施設備、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投入更多經費,提高公辦院校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的適配度。”張宏說。

在張宏看來,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對技能人才需求規模及層次結構做好預測,並及時進行信息發布,以此指導各高職院校及時調整專業結構,保証不同專業協調發展。對於新興產業急需的專業,應該廣泛宣傳,增加招生人數。

張宏建議,地方政府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市級三大產業技能人才需求數據平台,實時採集和動態顯示產業發展規模與技能人才的供給匹配度。例如,當產業產值佔比超出其招生比例10%—20%,則可以適當增加相應專業設置和招生人數﹔如果產業產值佔比低於其招生比例10%—20%,則需要適當縮減相應專業設置和招生人數。

唐智彬表示,信息暢通是一項關鍵要素。政府部門要切實完善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供給信息共享機制,打通各部門職能壁壘,讓高職院校及時、准確地了解產業和企業的技能人才需求,包括數量、結構等,並第一時間體現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育教學中。

(記者 孫明源)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