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

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系列访谈之英语学院【5】

2017年05月22日10:34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主持人:刚刚听您讲了这么多,对于我们的专业复合型是非常感兴趣的,现在社会市场需要越来越多这样复合型的人才,您还提到了一个专业叫财经新闻专业,我们想知道,在英语学院来学习财经新闻和我去到一个新闻类的专门的院校去学财经新闻,可能我英语好一点,也可以学得很不错,很专业。这样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我不知道我们英语学院出于怎样的考虑?我们英语的财经新闻方向有怎样的优势?

张翠萍:我们这个专业也就是想结合我们学校和我们学院的优势,来打造。我觉得它和别的纯中文类的新闻学院还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个专业的复合型就在于“英语+商务+新闻”,学语言的提一些经济类的商务类的问题可能不是那么专业,但光有新闻背景,英语不太好,对外交流采访也会有困难。我们这个国际财经新闻方向实验班,和国外的大学也在合作,如美国的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他们的新闻也是不错的,我们请他们的老师来给我们学生上课。还有,我们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每年请他们财经新闻主任,在美国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教授,来给我们的学生上课。我们现在有老师也在那儿访学。我们这方面的师资都是从一些名校引进,如清华、北大,既有英语的背景,又有新闻的背景,有的还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做过记者。我们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复合型、国际化的新闻项目,小而精,每年就招一个班,20个人左右。我们前两天,中国日报社刚刚到我们这儿来,我们两个单位本来就有合作,我们的学生在那实习。下一步我们要密切合作,人才培养加入这些国家的新闻专业性机构,给学生一种实践的机会,也请他们的老师来上实践课程,会是一个强强联合。学生的英语能力、商务的背景,再加上新闻的专业素养,这就是他的优势。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随着我们地球村的概念的推行,可能英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成为了我们出国,哪怕是出去玩,英语都很重要了。其实我们在英语教育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就是现在的学生,我们可能越来越培养说英语说得很好的人,很高端的人才,可是往往这样的高端人才会有这样的一个困惑是,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的过程当中,反而学习的能力还不如学英语的能力。我不知道我们英语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是有怎样的理念,能让我们的学生进行两条腿走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着非常好的英语的沟通能力。我们学院是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或者是用什么样的理念教育学生呢?

张翠萍:这个问题特别好。我们学英语的,非常了解,就怕学了半天英语,外语还没学好,中文也忘了,结果成了四不象。我们教学当中,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特别强调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个跨,就是跨中西。所以,他对西方的这种文化语言要学习,对于中国的绝对不能忘,老师都有这样一种理念,就是比较或对比式教学。不仅在课堂上要有这种跨的概念,在实践活动当中,也注意这种中外文化的交流。我举一个例子,2015年习主席去英国访问的时候也提到,两个国家要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个剧作家逝世400周年。我们学校从2014年底,确切来说是2015年初,就开始启动我们和英国利兹大学的合作项目,就是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400年文化遗产。我们英语学院,莎剧是有传统的,我们学生曾获过大中国区莎剧表演冠军,当时李肇星部长都来我们这儿给学生颁奖。去年我们的这个合作,正好是我带队,我非常熟悉,我们的学生和英国利兹大学的学生合演,我们的学生演改编的莎剧《仲夏夜之梦》,他们演我们汤显祖的《南柯记》,一起演出。去年是先在利兹大学首演,刘晓明大使,就是我们驻英国大使,带领使馆的其他人员,专门到利兹大学去看首演。我们两个学校的学生又一起登上了爱丁堡国际艺穗节,这是全球最大的历史悠久的国际文化节,同学在那连演八天,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又到了北京和上海进行演出,都获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戏剧界的一些专家,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我们的学生今年就有一个本科毕业去利兹大学读研究生了。这样的项目,中西文化交流,两个学校的教授互动也非常多。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人才培养,一个是课程上,一个是实践活动当中,都非常注意这一点。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像我们英语学院还有一个学生,是学校十佳学生,大学毕业后在牛津读的硕士,大学阶段(本科时)就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道德经的文章。学生一定要横跨中西文化,才能够成为文化交流的大使。

(责编:钟鑫(实习生)、林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