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学生在拍摄微电影《青春·刀与法》。
第八届深圳市中小学校园法律节日前启动,两部预防青少年犯罪微电影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关注,深圳第二高级中学的戏剧社团——“梨园新社”就是其中一部微电影的创作团队。这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拍摄微电影的新形式,更好地激发起了同学们学法、守法的积极性。
艰难困苦 为“影”憔悴
《青春·刀与法》讲述了一个因争夺篮球场而引发的血案,是一部以法庭审批为主的微电影。由梨园新社17位同学揽下了微电影的拍摄任务,完成了从剧本创作到演出的全过程。
微电影,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生动活泼、时间较短,受到众多学生喜爱。但这对梨园新社从未接触过微电影拍摄的17位同学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考验。一切都是新的,一切摸着石头过河。
11月16日是星期天,本该在家休息的时间,同学们却在校园内进行部分镜头的拍摄,拍摄工作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学生“演员”们长得喜庆、说话幽默、演起戏来也含着满满的喜剧味道,这注定他们最初只能是一群喜剧演员,无法快速融入不良少年的角色,一个镜头重复不下20遍自然不足为怪。白天,烈日下,镜头前,他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却没有一句怨言。夜深人静,他们还在排练教室对台词,进行后续镜头的排练。
第二天,社团17人一大早便驱车前往深圳市育新学校进行拍摄。第一个镜头就是群架。群架镜头在育新学校旁的一处沙地拍摄,沙地弄脏了同学们的鞋子和裤脚,枯萎的芦苇丛则暗藏荆棘和铁钉等危机。虽然只有寥寥几个特写和小镜头,却花费了整整一上午。
午饭过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庭审环节的拍摄。庭审环节的拍摄可谓是更加艰难,同学们不太熟练的台词,导演对演员精确到1厘米的站位,对灯光和摄像师及录音师严苛的要求,导致一个庭审环节镜头就拍了不下一小时。两轮庭审镜头的拍摄一直持续到了晚上8点半才结束。
苦中有乐 喜笑开颜
其实拍戏的时候也不都是背台词的辛苦,多次NG(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笑场或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辛酸,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小插曲让人开怀。
微电影的导演之一赖食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普通话里带的都是满满的广东腔。剧中有一句台词“充其量就是个二货”,当导演言传身教如何说好这句台词的时候,把“二货”不折不扣地念成了“饿货”,我们憋出了内伤也没敢指出来。这直接导致了演员在接下来的镜头当中被导演带跑了,也说成了“饿货”。这时导演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不动声色地在后面补了一句“快来条士力架吧”,终于赢来满堂哄笑。
这样的小花絮还有不少,缓解了拍摄的紧张情绪,让大家痛并快乐着。
寓教于乐 学法守法
利用微电影作为校园普法的载体,在这种寓教于乐的直观的形式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让同学们接受,更能激发同学们学法守法的积极性。
此次的拍摄,让大家觉得法律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它不是个抽象的名词,一个飘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实,无处不在。故意伤害,过失杀人,侵权等违法行为,触手可及。
微电影《青春》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国的花朵,也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然而,生活中有些花儿枯了,有些栋梁朽了。为什么?那些拥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语不合,便挥起拳头,抄起刀子,狠狠地挥向朋友、同窗。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不共戴天之仇。可能仅仅因为一句口角,便闯下大祸,失去自己的大好前程,让人扼腕长叹。
通过这次宪法宣传日的电影拍摄活动,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更加理解到,应该也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深刻的认识到非常有必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一旦铸成大错,悔恨,自责,悔之晚矣。很多时候,犯罪只是一时冲动。切记,冲动是魔鬼。学生记者 张语知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