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傅守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艺术家应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重视文化软实力,就是要重视文学艺术养心、怡情、悦性的重要作用。艺术是提高精神境界的,不能止于养眼;我们不反对养眼,但好的养眼作品应该从视听快感升华为精神美感,进而养心。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艺作品,才是“有品”的佳作。
随着商业社会的形成与新媒体的崛起,艺术创作、演出的“快餐化”与“消费化”日趋加重,宣示崇高理想、塑造高尚人格、弘扬伟大精神、展示美好心灵的审美创造,不但沦为苍白的口号与空泛的形式,而且就连幽默中的清透、滑稽里的智性、俏皮中的警醒,也日益被娱乐时尚的追逐和声光感官的刺激所代替。文艺界的一些人随波逐流,以纯“娱乐”的心理与姿态从事创演。当前文艺作品内容生产的段子化、杂耍化、拼贴化、感官化现象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迎合市场与讨好受众的商品化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每年的生产量大得惊人,但能够公映面世的却少得惊人;传媒制造的畸形垄断与播出审查的制度陈旧,进一步助长了当代文艺生态的恶化。国内文艺界把大量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文化的市场化运营中去,事前、事中毫不吝惜传媒造势的铺张,却对文艺作品的内容生产草草应付;在内容生产上,专心于利润的最大化甚至不惜大量地“恶插”广告,却对基于现实的精神现象熟视无睹,甚至以媚俗、低俗、恶俗为荣。
显而易见,在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入、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强联手下,国内文艺作品的喜剧性迅速被娱乐性和身体快感所裹挟,喜剧性噱头满天飞但喜剧精神基本沦丧。钱钟书先生曾说,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表层性的快乐常常充满笑语喧哗的情绪,而深层次的快感却常常拥有默默无语的情感。美学思考的缺失、狂欢意识的扭曲、审美正义的虚位以及身体美学生理化、快感美学时尚化,完全取代了真正的喜剧精神;智性的幽默被热闹的忽悠所取代,喜剧的严肃能量被色情的粗俗段子所取代。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国内的文艺发展面临整体的危机,文艺创演往往打着“观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民粹主义旗号,呈现出较普遍性的精神软骨病与谋财疯狂症症候。总之,消费主义冲击下的文艺生态严重失衡、审美伦理深度失范,文化正义成为时代难题。低俗、媚俗、庸俗的品味和一些极不健康的文化内容,在市场至上、利润第一的理念引导下,甚至已成为一些大众传播平台的主动选择。
“有品”的文艺,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在当下,比任何时候都要强调,文化要化人,不是化钱;艺术要养心,不光是养眼;鉴赏要引导,不是迎合。文艺批评是文艺创演的镜子,是疗治不良创作症候的良药,是引导文艺创演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繁荣文艺创作,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文艺批评理应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