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欧洲科学之旅:去欧洲……找科学家【2】

2013年11月27日10: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欧洲科学之旅:去欧洲……找科学家

  布鲁塞尔:热爱科学的生意人

  当地时间早上6点,我抵达了旅行的第一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头顶是乌云密布的天,有轨电车沿着路中央的轨道叮当叮当地驶过,还没睡醒的我突然回过神来——咦,我要找的第一个人,好像的确是个商人!

  他叫厄内斯特·索尔维。“当时在比利时,要给富翁排名次,国王第一,索尔维第二。”给我带路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富兰克林·兰博特教授介绍说。

  索尔维在1861年提出索尔维制碱法,很快成为国际通用的制造纯碱方法,他则靠经营制碱工厂发了大财。如今,从机场驶向市区的一路上,“索尔维”频频出现:那边是索尔维家族的公司!这边是索尔维集团的大楼!

  “索尔维的毕生愿望,是成为一名化学家。他甚至把崇拜的科学家画像装裱在画框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对着画像许愿。”兰博特说,“可他却成了商人。尽管如此,他一生都非常向往科学家的生活,希望科学家能环绕他身边。所以就像诺贝尔一样,他也拿出一大笔钱,支持科学家的研究。”

  不同的是,诺贝尔拿了一笔钱给顶尖科学家颁奖,索尔维则是给全世界最优秀的大脑发邀请函,不惜重金召集他们聚在一起开会。从20世纪初起,索尔维研究所每隔三年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到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大都会酒店举行会议,讨论科学前沿问题。这一齐聚世界一流学者的最高水平学术会议,只在两次世界大战时中断过。

  当我抵达科学家们入住的大都会酒店时,正好赶上会议茶歇。酒店经理热情地带着我参观。有趣的是,沿路走过的房间门牌上不是数字,而是科学家的名字。绕过“爱因斯坦会议室”,她推开了“玛丽·居里厅”的门,说:“这里就是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开会的地方。”

  1911年秋天,第一届索尔维国际物理学会议就在这里举行。索尔维邀请德高望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洛伦兹主持会议。当时世界物理学界最优秀的二十几位科学家挤在酒店的小会议室里,背靠着写满公式的黑板,围在堆满了厚厚会议材料的长桌前,讨论最前沿的物理学问题——辐射与量子理论。

  在当时的合影里,居里夫人低着头跟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凑在一起翻文件,而爱因斯坦则谦逊地站在他们背后,躲在人群边儿上站着。那一年他只有32岁,是所有与会者中资历最浅的人之一。

  离开这个今天看来已显得颇为狭小的会议室,我搭乘着爱因斯坦曾坐过的老式电梯,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回到了正在举行闭门会议的第23届索尔维化学会议的大会议室。茶歇还没有结束,扎着领结的服务生穿梭在边咬饼干边争论蛋白质意义的化学家身边,微笑着问他们想要喝什么饮料。

  在热闹的交谈声里,兰博特教授帮我介绍——这边是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那边是年轻有为的化学教授。他还特意嘱咐我,今年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弗朗索瓦·恩格莱教授晚一点可能也会出现,不过他很害羞,连自己的庆功会都躲在家里不出席,所以可能要仔细搜查每个角落才能见到他。

  我好奇地看着周围陌生的面孔,他们五花八门的讨论话题如不断调台的广播节目一样在耳边回响。我努力想要记住这些声音,因为,也许在角落悄声说话的那个人,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