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靠父亲"关系"得来的第一份工 太傻太天真?--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辞去靠父亲"关系"得来的第一份工 太傻太天真?

2013年08月12日09:10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辞去靠父亲"关系"得来的第一份工 太傻太天真?

  据《金陵晚报》报道,近日,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常州一位网友辞去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理由是这份工作是靠父亲的“关系”得来的。她还将自己的经历发上网,网友纷纷跟帖回复“楼主你太天真”。当下就业形势严峻,许多父母为了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惜使出浑身解数,为其找“铁饭碗”到处牵线搭桥,塞钱找门路的也比比皆是。旧社会是“包办婚姻”,如今则是“包办就业”。对于父母的“包办就业”,有的孩子心满意足,有的则因不感兴趣毅然回绝。在此也奉劝各位父母,“包办就业”的心虽好,可万一今后孩子工作不顺心,一辈子都会抱怨你们。

  一项调查显示,关于找工作,有高达70%的网友选择愿意接受靠父母“关系”得来的工作,这也反映出如今工作难找的现实。网友“宅男伪正太”的话颇具有代表性,他说:“刚出校门的时候我会选择凭自己的实力找,但是现在再让我选,我肯定选择接受父母的安排,这个社会比我们想的现实,是个拼爹的时代,别人都在拼爹,我们老实人在拼实力,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曾经毕业时的各种狂妄、青涩,也渐渐被磨平了,这就是社会,现实的社会。”

  可也有大学生偏偏跟父母的好心“过不去”。一位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向记者诉苦,他成功应聘了一家私营企业,待遇也满意,但他的父母却死活不同意,非要让他去亲戚介绍的国企上班,导致他与父母之间闹得很不愉快。眼下正值大学生找工作的最后冲刺期,招聘会上父母代儿求职或陪同应聘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近日向阳生涯专家团队在职业规划咨询中注意到一个新现象:不少工作5年内的职场人纷纷出现了“职业叛逆”现象,当初工作是父母“包办”决定的,如今却发现自己“不喜欢”、“没兴趣”,或是觉得工作“没意思”、“没感觉”,出现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简直干不下去,部分父母也开始为当初的“包办”行为而后悔。

  案例:Sara毕业于XX大学IT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家人普遍认为IT这个行业前景好,好就业,Sara也很争气,高分被XX大学录取。大学四年,Sara成绩优异,又在这个专业方向上考取了研究生,一切顺其自然。然而也可能正是因为太顺利了,谁也不会去想、去问:Sara真的喜欢并适合做IT么?

  硕士毕业后,Sara在父母的介绍下进入了一家IT公司工作,担任程序设计。工作不到一年,Sara发现这一切和在学校看书考试完全不一样,每天就是不停地对着电脑处理代码,连喝水的时间都很少,更别说和同事有什么交流。碰上做项目,还要没日没夜的加班。Sara对工作越来越反感。一进办公室,就觉得暗无天日。

  对工作的抵触情绪逐渐加深,Sara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差。她跟父母说了自己的问题,但父母觉得她只是工作压力大,劝她多注意休息,并没在意。然而没过多久,Sara因为工作繁忙而跟男朋友分手,事情就像被点了引线的炸药,一股脑全爆发出来了。

  对工作的厌倦和抵触,Sara再也无法承受了,她递交了辞呈,发誓再也不踏进IT业。回想往事,母亲十分自责,后悔当初没有考虑周全,就给女儿安排了一条“错”的路。

  解决方案:从兴趣出发,重新找到起点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Sara对IT技术及与之相关的工作完全不感兴趣,机械呆板的工作内容、枯燥封闭的环境都与她的职业性格大相径庭,属于典型的人职不匹配。

  他发现,Sara在艺术审美方面有很浓厚的兴趣,对服装、搭配、时尚、色彩等很有感觉,闲暇之余看了很多资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在Sara看来,女孩子花心思在这上面,比起枯燥乏味的代码和千篇一律的技术工作有趣多了。IT做久了,Sara感觉自己完全不像女孩子。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判断,职业规划师建议Sara可以转型到形象设计领域工作。但因为之前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一切要从头开始。职业规划师给她出了两个方案:第一,寻找个人形象设计工作室,从基层的助理做起,积累经验,同时能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阶段,之后再慢慢往上发展;第二,出国留学深造。Sara有较高学位,英文不错,选择出国深造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Sara的经济条件、个人能力等也都能达到要求。在与父母深入沟通后,Sara决定出国深造。

  案例启示:职业选择自己来掌舵

  一项随机调查发现,在求职过程中,50%~60%的大学生主要通过人脉途径来获取求职信息或机会。其实,这中间大部分是老爸老妈在背后操心。如果家里有资源,能帮上忙是好事。然而,子女“被安排”过度了,也会出现很多后遗症。职业规划专家认为,职业问题首先要自己把好关:首先,要有自己的目标。很多人工作没方向、没目标,浑浑噩噩。其实培养目标感、树立目标在读书期间就应该开始;其次,要坚持自己的兴趣;最后,要尽早计划未来。“职业规划是越早做越好。”

  记者观察

  父母不应越俎代庖

  记者采访时发现,除了包办就业之外,有些父母甚至还亲自出马替孩子应聘,甚至应聘的单位和条件都要亲自“把关”。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平稳、顺利地成长,希望他们的工作妥当、安全。然而,工作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应该放在第一位,父母应多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从旁引导,不要因为过度保护而越俎代庖。对于那些刚刚踏上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工作经历不长的年轻求职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何不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毕竟他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撰文:记者李琼)

(来源:广州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