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中东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美国、中东国家关系发展趋势”研讨会开幕式主席台。
图为中国中东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美国、中东国家关系发展趋势”研讨会现场。
人民网通辽8月11日电(记者王南)中国中东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美国、中东国家关系发展趋势”研讨会今天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举行。在大会报告会上,中国中东学会顾问、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就中东形势发表重要讲话,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作了题为《新形势下的中东外交: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报告。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主持了大会报告会。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校长陈永胜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副校长肖宪在开幕式上致词。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院长贾宝维主持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等共计8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校长陈永胜在致欢迎词时,首先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对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和帮助该校世界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
陈永胜表示,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学科始创于1973年,著名世界史学家刘文鹏先生和姜桂石教授是该学科的奠基者。1985年该学科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重点学科,2009年被评选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2010年世界史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校世界史学科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术传统和较为丰厚的学术底蕴,尤其是在中东历史和中东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2013年该校世界史学科在中东研究方面就获得了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一定会进一步推动该校世界史学科在中东研究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推动我国中东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会议相关议题为:“中国、美国、中东国家互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中东地缘政治新变化对中美与中东关系的影响”,“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美中与中东关系的影响”,“美国能源独立进程对中美与中东关系的影响”,“中东经济发展的突问题及中美可以发挥的作用”,“中美在中东的‘软实力’及文化外交特点比较”。
在会议研讨阶段,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王京烈,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热点问题首席研究员王林聪,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社科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余建华,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泰,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所长姚大学,南京大学犹太研究所所长徐新分别主持了相关研讨及活动。
会议由中国中东学会、内蒙古民族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对中东战略和大国与中东关系”创新工程项目组定联合举办。会议为期两天。
内蒙古民族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家民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549亩,校舍建筑面积41.87万平方米。设有27个教学单位和7个教辅和附属单位。现有教职工1801人(其中专任教师1064人),正副教授56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35人。该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0339人,研究生700余人,留学生359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8903人。现有本科专业63个,职业技术教育专业7个。有蒙药学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了6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现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新建的图书馆是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图书购置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生均每年4册的标准。50多年来该校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5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