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到浙江来高考? “移民”中西部划得来吗?--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谁敢到浙江来高考? “移民”中西部划得来吗?

2013年01月09日08:43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进入2013年,一部名叫“异地高考”的大片,在全国拉开序幕。

  在安徽,1月6日到12日,外省籍考生可以补报2013年高考;

  在重庆,1月7日至11日之间,符合条件的外省市考生,也可补报名;

  据浙江教育考试院透露,浙江的异地高考报名,和本省籍考生一样,将同时在3月进行。

  异地高考大片“导演”是教育部,“主演”是全国各地方政府,偏偏管钱的“制片人”,也是各地方政府。

  据统计,2012年全国各级财政共提供教育经费2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仅3700亿,教育部所管辖的仅有1800余亿。

  教育经费来源的地方化,必然导致教育资源的地方化。所以教育部这个导演就尴尬了,各地都有地域考量,于是自己搭台自己唱戏。于是,就有了各种不同的角色派别,他们是——

  ●开明派:

  属于这一类的省份最多

  在异地高考大片里,黑龙江省吃了一次“螃蟹”,成为全国第一个明确2013年异地高考报名条件的省份,申明外省籍考生只要有省内高中阶段完整学籍,父母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就可以在黑龙江参加高考。之后,安徽、河北、重庆、辽宁、湖南等省市相继登场,公布政策,他们表情轻松,划定的门槛一般只要求有当地学籍,并在当地有完整的高中就读经历。

  浙江省也在这一“开明派”序列中。

  ●谨慎派:

  多了一道社保限制

  吉林、甘肃、陕西、云南、内蒙古和贵州、宁夏等地,对异地高考的热情,比北上广低,又比“开明派”高,他们都有明确的社保限制。而山东、福建、江西等地则把异地高考实施推迟到一年以后。

  ●保守派:

  北上广门槛最高

  北京、上海和广东,在异地高考大片中,最吸引全国眼球,但也表现得最矜持,不到最后一刻不登场。登场之后,也让期待的人大失所望,他们给出的门槛最高,盯着它们的人却最多。

  北京,对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设置了两个时间点,一是2013年起符合条件的可考中职,硬杠杠条件包括连续缴社保满3年,子女连续读满初中3年有学籍等;二是从2014年起开放异地高考,首先从高职院校开始。

  广东和上海,也不约而同采用了渐进方式。广东允许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报考高等职业学院,随迁子女要求先在广东中考,有高中学籍,这样他们实际能就地参加高考的时间是2016年。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上海则把异地高考和户籍挂钩,允许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的在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但至少要在2014年以后。

  ●观望派:

  教育洼地最怕高考移民

  在2012年最后一天大限前,全国尚有4个省市没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它们均在中西部,传统上被称为“教育洼地”,有个共同点是人口较少但录取率较高,面临着严峻的“高考移民”挑战,所以它们出台异地高考方案也显得更为谨慎。此外,陕西、甘肃等省尽管已出台了政策,也多采取过渡、渐进式方案。

  迄今为止,全国只有海南新疆,还未出台方案。

  浙江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说,高考本来应该纯粹,只担当高校选材的渠道。但这样纯粹的前提是,政府能平衡各地教育资源,保证不同地域的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避免学生因地域、城乡等原因在高校招生时处于弱势。

  “因历史遗留问题及经济发展等原因,当下全国范围的教育资源分布,尤其是优质高校分布,显然是不平衡的,所以高校在各地招生,也担当了平衡功能。”

  从某个角度说,把教育资源按照以前计划经济时期一样,作为一种福利来分配,也是一种高考不公平。

  目前高考不公平的原因之一,是高校招生指标分配不均。

  有资料显示,2012年不同地区的一本录取率差异悬殊:北京超过27% ,上海超过20%,而浙江省,以温州为例,2012年一本率仅为9.80%,略高于全国8.5%的平均水平。

  对异地高考政策的迫切需求,其实折射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只有等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平衡都慢慢弥补上了,高考问题也许才不会那么尖锐。

  作为浙江人,现在最关心什么?

  新闻助读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在异地工作时间的延长,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社会上称之“异地高考”难题。

  全国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45亿人,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迁入地完成义务教育。

  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

  2012年12月31日,北京、广东、上海出台政策,外地户籍考生暂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迄今,全国还有青海、西藏未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专家分析,异地高考已“破冰”,但还有三个绕不过的壁垒,分别是:

  户籍壁垒。外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势必“分享”流入地户籍考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权益,势必会遭到很多户籍居民的反对,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有多少地方政府愿意逆户籍居民的意志而动,在本地推行异地高考呢?显然不容乐观。

  招生指标壁垒。我国各地高考招生名额分配本就不均衡,录取比例相差巨大,总体而言,越是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外来人口越多,推行异地高考后,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员子女在这些地方高考,将可能引发“高考移民”问题,两个问题混杂将更难解决。

  教育资源壁垒。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教育质量远落后于沿海和内陆大城市。很显然,西南山区的学子和北京优秀中学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不平等的,如果用同一套试卷同样的录取分数来竞争,对前者显然不公平。

  疑问一:浙江会不会出现大量“高考移民”?

  关键语:“谁敢到浙江来高考?” “去中西部地区,还不如出国读书”

  北京上海广州已经竖起“免战牌”,最近几年外省籍学生想去参加高考,很难。

  至于浙江,“谁敢到浙江来高考?”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周鸿,开了个玩笑,“他是跟自己过不去。”

  在这位招生官眼中,浙江教育资源好,但高考竞争太激烈。如果他是内地家长,孩子在浙江读到中学,最后肯定回老家高考。“在浙江他也许只能考二本,回老家说不定上一本没压力。”

  周鸿觉得最有可能的“高考移民”是去西部地区,那里历来被称为“教育洼地”,基础教育质量和沿海地区有差距,但国家要求高校在招生时对西部地区有倾斜政策,一年年累积下来,高校投放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并不少,所以,基础教育好的地区,学生如果到那边参加高考,上一本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但中西部地区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对此显然进行了预防。周鸿分析,浙江考生,在高考之外,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出国读书,当中西部“高考移民”的应该不多。

  在钱报家长会QQ群,浙江家长回应异地高考方案的意见比较一致:允许异地高考后,宁可想方设法去门槛超高的北京和上海,也不去宁夏等分数虽低但“教育质量一般般”的省市。

  杭州风帆中学初三家长菲妈对异地高考这样期待:“我更愿意送孩子去北京。去宁夏等中西部地区,虽然考浙江大学貌似比在杭州考容易,但孩子在当地初、高中读满6年,家长也在当地工作满6年,我办不到。江浙一带家长,怎么可能放弃东部沿海的工作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作为母亲,我不会让孩子到那里度过教育阶段最关键的6年。”

  疑问二:高校招生人数,马上就会有变化吗?

  关键语:“3年内,各高校招生计划不会有调整”

  浙江某高校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招生官说,目前高校在各省的招生计划分配,有几种方式:一类是部属院校,由高校提出教育部批准;一类是省属院校,由省教育厅做一个总的招生计划,教育部通过后再在省内高校分配。

  部属院校绝大多数是985和211高校,属于考生特别关注的优质教育资源。异地高考各地方案出台后,教育部曾说,根据各地高考报名人数变化,将相应调整高校招生计划数来确保各地平衡。未来,这种调整将如何实现?

  “高校招生对某个省份的录取人数,有一部分是历史原因决定的,原来招多少,近年不可能有大量削减或增加,还有一部分则是根据这个省的生源情况,考生多的地方,招的也多一点,再有一部分决定因素是高校对这个地区生源质量的认定,大学总在寻找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人才,这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他举了一个例子,浙江学生喜欢学医,但有些地方学生可能不喜欢,所以全国的医学类院校就愿意在浙江多招些学生。

  “教育部对高校的招生计划,会提供指导性意见。比如近几年,引导高校多到中西部招生,只要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大学,在中西部招生最近都在逐年增加。”

  周鸿分析,近3年内,各高校的招生计划不会有调整。“异地高考人数和本地户籍人数比例,至少这两年不会有大变化,要变也是三年后。”

  疑问三:浙江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人数会增加吗?

  关键语:“将会明显增长,高考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我省高中在读的外省籍学生仅有1000多人,在所有100多万外省籍学生中,高中学生的数字还是一个很小比例。异地高考政策施行后,外省籍学生入读浙江省内小学初中高中,将出现明显增长。在一次关于异地高考的调研中,近半外省籍学生表达了高考政策允许下入读省内高中的愿望。

  “浙江教育质量比较好,可能有一种情况,学生在浙江读完高二回去,一年的时间足够他适应当地的考纲,考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调查称。

  陈成是杭州风帆中学一名普通老师,教初一。该校华丰校区招收的学生,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山西、河南、安徽、四川等地。“像我教的几个班里,来自外省的学生,每班估计有近10个。”

  陈老师告诉记者,“依我个人观察,他们今后多数会选择留在浙江升学、高考。很多人说浙江高考难,但他们的算盘不会打得那么精。对他们来说,将来能留在浙江高考就觉得很幸运了,毕竟家长在这里工作,很多孩子是在这里出生的。”

  陈老师分析,按学校的外地学生留下来参加高考的比例,未来杭州中小学人数会增加,但不会剧增,也不会让每个班级人数爆棚到拥挤的程度。

  异地高考政策出台,陈老师有一点担心本地学生,“如果高考录取名额没有增加,参加高考的人多了,竞争肯定更加激烈。”他说,“但是我仍然赞成这一政策,可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对农村人的不公平——外出打工的多是农民。”陈老师的孩子,今年念小学二年级。他坦言:“我不会排斥外省人和我的孩子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异地高考怎样才能不稀释流入地教育资源、不挤占流入地学生的利益?

  最理想的结果是,政府部门增加教育投入,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谁家的孩子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书桌,而不是拿现有的这块蛋糕分给所有人。所以落实异地高考方案,艰难之处在于政策出台后,教育资源如何布局、整合、优化等问题。

(责任编辑:熊旭、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