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言简意赅,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使文章论述更加有力和生动。很多考生在写申论作文时,喜欢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一方面能够为文章增色,解决文章干瘪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论述更加有力。
在大量的教学案例中,一些考生的申论文章的论证部分显得似是而非——没有明显的错误,但是又总觉得别扭。这个问题很多情况是由于引用的名言警句不够恰当,和论点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一个大的话题之下,名言警句很多很多,但是它们的侧重点却并不相同。如果对其了解不透彻的话,极有可能造成写作过程中的“误引”。
例如围绕“爱国”这一话题,以下几则名言就有不同的侧重点:
1.乒坛女王邓亚萍说:“我把爱国主义落实在我的每一板进攻中。”此句侧重于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含义类似。适用于以爱国为主题,以“实干”为切入点的观点。比如论证做好本职工作是爱国的第一步这一观点,考生就可以把邓亚萍的这句话作为理论论据;或者要批判这样的社会现实——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将爱国主义思想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而是喊口号、说空话,引用此句也非常合适。
2.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侧重于爱国体现为,人在做选择时,应以国家民族大义为标准,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与此相似的名言有《礼记》中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
3.梁启超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强调的是,平民也应该爱国、关心国事,适用于论述需要发动群众参与的观点。比如保护文化,需要全民参与,就可以引用这句。与此类似的名言有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大主题下的一些名言,它们之间的侧重点不同,所适用的内容就有所不同。如果考生混用了这些名言,那文章的论证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要想在写作过程中精确引用名言警句,建议各位考生备考时要做两点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备考时不机械记忆,对自己所接触到的名言进行仔细的区分与了解,并做好分类;二是注意将自己了解到的名言和一定的社会现实、社会问题相联系,这样在写作引用时才能运用自如。
来源: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