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2019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出爐 名師解析:貼近日常生活

2019年06月07日14:4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2019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出爐 名師解析:貼近日常生活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2019年高考作文專題

2019年高考試題專題

【眼含深情 情系子女--2019高考首日家長送考瞬間】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翹首以盼 首考結束--2019高考首場考試散場瞬間】

2019高考首日現場 這些畫面很暖心

組圖:記者探訪北京高考考點 考前准備工作井然有序

7日上午,2019年江蘇高考正式拉開序幕。隨著語文科目考試結束鈴聲的響起,2019年江蘇高考作文題也隨之曝光。今年江蘇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的形式,文體不限。南京市寧海中學正高級教師劉宏業解析,材料以“水”“鹽”設喻,貼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時代氣息。整個文題借“味”說理,意“味”深長,啟人深思,能夠激活考生思辨,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今年的作文題仍是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要求考生根據該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劉宏業說,材料共有四句話構成,從三個層面進行解說,引導考生展開聯想,打開寫作思路。第一句話選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兩種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鹽”,形象地說明了“物各有性”這一生活常識。中間兩句話構成對比,即將水、鹽同物簡單疊加和“五味”異物之間“調和”“共存”兩種生活現象進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內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事物之間共存相生的關系,從而達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后一句話由“物”及“事”至“人”,強調了前面所說的道理既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人類社會普遍適用的原則,點明這一道理存在的常識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進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維空間。整個材料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言說情境,讓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體、由具體到抽象的引申發散,進而謀篇成文。

劉宏業說,此次文題啟示考生,面對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會現實,個體應該以何種姿態融入其中,智慧生存。綜合分析,“和而不同”是整個材料的核心。“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識,是為人處事的智慧之舉,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續發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類社會交流互鑒的融合之道。“和而不同”追求的終極價值是美美與共,互利共贏。材料看似明白如話,實則意蘊豐厚。寫作時可鉤沉歷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鑒今﹔可比照中外,智慧“拿來”,思考“和而不同”的積極意義﹔可關注身邊現實,以小見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現實價值……考生可根據個人感悟和寫作特長,或記敘,或議論,或抒情,自由選擇,彰顯個性,做到“百味份呈”。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選取何種題材入文,行文均要圍繞材料核心“和而不同”來寫,體現對這一核心內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時要盡量選擇小而巧的角度,集中筆墨,深入開掘,切忌大而空泛。

從材料的關鍵詞看,從2017年的“車”到2018年的“語言”,再到今年的“和而不同”,江蘇作文命題一直遵循重道固本、守正創新原則,積極關注社會現實,努力激活考生思辨,對一線作文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記者朱殿平)

嘎油!近百所高校學長飚方言應援千萬高考生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