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亦稱中文)是人學,反映亙古不變的人性。文學的功能,既有謀生性,又有謀道性。文學用於謀生,就是要將文學理論轉化為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技能。用人單位招聘文學專業的畢業生,一致的要求是“會寫”。“會寫”,就是具備“一流的文字處理能力”,是文學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核心能力。也就是說,“會寫”是文學畢業生的通行証。
何謂“會寫”?弄清這個問題,也就明白了文學專業學生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舉措。筆者認為,用人單位要求的“會寫”可概括為“六文(聞)”,即會中文、會公文、會新聞、會雜文、會論文、會微文。
“六文(聞)”是文學專業學生通行証的核心內容,但實際上,高校均忽視文學專業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高校除文秘專業外,文學專業本科寫作課程設置極其有限。曾培養眾多著名作家如熊召政、池莉、方方的武漢大學文學院也隻有四個學分的寫作課。全國第一個寫作學專業碩士點直到2007年才於武漢大學設立。全國第一個寫作學博士點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於武漢大學設立,目前還未招生。對寫作能力的忽視意味著對用人市場需求的忽視,客觀上會造成文學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不足。
“六文(聞)”能力的提高可以從優化課程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三個方面著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校園文化活動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是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步驟。
一是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相對於拔尖創新人才是絕大多數,他們直接面向人才市場。他們在人才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是檢驗教育質量這個根本問題的重要標准。課堂在人才培養質量中發揮著主渠道作用,文學課堂要將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從大一貫穿到大四。首先要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特別是讀經典的習慣。巴金曾說過,他是通過背誦一二百篇《古文觀止》中的散文而學會寫文章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是用最好的語言文字寫成的,其語言文字藝術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次,提高寫作能力需要從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入手,要有“量”的調整——壓縮專業課、增加通識課﹔要有“質”的變革——削減理論課、強化實踐課﹔要有“能”的改變——減少教師傳授、增加學生動手﹔要有“向”的轉換——增加經典著作、減少概論課程。通過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創新性學習,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強化不斷探索的意識,增添擅長寫作的能力,培養大膽創新的精神。
二是發揮社團文化活動的載體作用。社團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是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團活動是課堂教育的補充和拓展,是學生依據自身需要而延伸的天地,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學專業的校園文化活動可圍繞動手和動口兩方面展開,力求融思想性、藝術性、學術性和參與性為一體,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鍛煉、提高動口能力、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動筆能力。比如,可以圍繞某一時事熱點組織學生集中撰寫評論文章,可以針對某一事件組織學生集中撰寫新聞,可以模擬某一事件從不同的角度撰寫通知、策劃書、總結、講話等,可以設置主題讓學生撰寫論文,也可以通過學生社團開展微小說、微劇本、三行詩、微博客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
三是發揮實習實訓的實戰作用。實習實訓是學以致用,也是用以促學。任何知識都源於實踐,歸於實踐,所以要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和檢驗,以鍛煉工作能力。學習好比修煉內功,是知識內化的過程﹔實習好比實戰,是知識應用或外化的過程。文學專業學生的最佳實習路徑是到黨政機關、新聞出版單位、影視文化、互聯網、對外交流或其他企事業部門從事語言文字工作,在實習實訓工作中提高撰寫報告、總結、講話、通知、新聞、策劃書、劇本創作等應用文體的寫作能力。
一個人身上集中具備“六文(聞)”能力,就具備了成為一名出色的秘書、出色的管理者、出色的編輯、出色的創作者、出色的企劃人的能力基礎,也具備了獲得用人單位優先選用的比較優勢。
(作者系武漢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