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考改革試點要立足於穩中求進

2014年09月22日09:07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考改革試點要立足於穩中求進

  高考改革已經醞釀了約十年,近一年來教育行政部門緊鑼密鼓制訂方案,然而數度推遲發布,說明還存在較多分歧。此次滬、浙兩地小試半步,穩中求進,勢所必然。

  ■熊慶年

  期盼多日的滬浙兩地高校招生改革試點方案終於“落地”,人們瞪大了眼睛,試圖從中尋找出改革的“亮點”,揣摩未來政策的走向,把握前行的目標與節奏。有媒體報道稱,“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跨出了半步。”對此,有人覺得欣慰,“終於走了半步”﹔也有人覺得失望,“隻走了半步”。筆者以為,跨出半步,勢所必然。

  在當下,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已經不只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問題,而且是重大民生問題,涉及面實在太廣,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社會問題。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拿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層面上來審定,足見事關重大。因而“小步前行,積小勝為大勝”可能是最為恰當和穩妥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先破后立,先亂后治,必定付出高昂的成本。改革要真正取得實效,造福老百姓,就要避免“翻燒餅”,避免反復折騰。對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在沒有最大限度達成共識的條件下,還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走。高考改革已經醞釀了約十年,近一年來教育行政部門緊鑼密鼓制訂方案,然而數度推遲發布,說明人們的認識還存在較多分歧。在這種情況下,此次滬、浙兩地小試半步,穩中求進,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此次高考改革之所以選擇滬、浙兩地做試點,應當是最高決策層深思熟慮的結果。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的基礎和條件,高考改革同樣如此。滬、浙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處於全國前列,在教育改革諸方面較為領先,積累了豐富經驗。比較而言,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性、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均等性、高等教育體系的多樣性、高等教育評價的多元性程度都較高,教育改革的社會耐受力都較強。因而,在兩地推進高考改革,阻力和風險相對會較小。

  細心的人會發現,滬、浙兩地高考改革試點方案有同有異。“同”是指總體上與國家改革的目標、方向和原則一致,“異”則基於兩地基礎與條件不一。舉例來說,兩地方案有一個突出的差別,就是上海方案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納入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職院校招生的考量標准中,而浙江方案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績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來計分。這種差別可能既有技術性的考慮,也有高考人口規模、中等教育差異化程度、素質教育系統推進情況等方面的考慮。相比而言,上海高考人口規模小,中等教育發展較為均衡,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推進較為普遍,實施綜合素質評價並加以靈活運用更具有條件。浙江方案採取折分的方式,較易於處理,並且估計后續會要求對評價附加限制性條件,以規避一些不確定因素,這是符合省情的穩當做法。

  在筆者看來,高考改革試點穩中求進,並不代表改革任務輕﹔目標很容易實現,並不代表十拿九穩。與國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不同,滬、浙兩地的改革不是全口徑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而只是選取高考作為突破口。從總體策略上來說,高考是“指揮棒”,抓住高考就能解決主要矛盾。但從具體實施的角度來看,又會給高考改革帶來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因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是系統性的,關聯的諸多方面不改革,高考本身的改革很可能會受到牽制。所以,從某種角度看,穩中求進的改革比起疾風暴雨式的、全面的改革實際更難。

  隻要稍稍琢磨一下滬浙兩地的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就不難發現,其中還有很多硬骨頭需要啃。比如,未來高中教育如何擺脫圍繞“應試”來組織教學的模式,選考科目的教學如何滿足學生自由多樣選擇的需求,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又如,高等學校如何來設定專業選考科目以及門檻,如何運用多樣信息來考察選拔學生,都是全新的課題。再如,政府如何保証綜合素質評價的客觀性,如何保障這種評價的公信力,也是人們拭目以待的。改革成果需要具有可復制性,才具有普遍價值,這更是改革者需要認真思考的深層次問題。穩中求進並不是走半步、看一步,左顧右盼,畏首畏尾,而是要堅持科學發展,推進有內涵的改革,使改革可持續,最終推動整體的改革。(作者系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