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浙江八旬老人替亡子還債6年離世 被譽“誠信老爹”

2014年01月20日07: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浙江八旬老人替亡子還債6年離世 被譽“誠信老爹”

  今年83歲的老人吳乃宜,因堅持為去世的兒子們還債6年,從而贏得世人的尊敬和敬重,被譽為“誠信老爹”﹔記者從蒼南縣委宣傳部獲悉:19日零時10分,吳乃宜老人因病醫治無效,在浙江蒼南縣馬站鎮霞關社區三澳村老家去世。

  2006年夏天,超強台風“桑美”不僅奪走了漁民吳乃宜3個兒子的生命,唯一幸免於難的二兒子在台風中腿受傷,此外,還卷走了吳老爹4個兒子用所有積蓄及借貸款買來的漁船,天災給老人留下的不僅是老來喪子的悲傷和苦難,還留下80萬元的債務。

  台風過后,陸續有人上門,向老人出示其兒子們的一張張欠條。吳乃宜強忍悲痛,一口承應:“做人要講信用!是我兒子的債都認,我一定會想辦法還錢!”此時,77歲的吳乃宜家庭已陷入絕境,他的承諾,讓上門要債的人頓生惻隱之心。

  不久,吳乃宜拿到3個兒子人身、船隻保險賠款24萬元,他連家都沒回,用衣服包好現金直奔信用社﹔打撈上的漁船變賣了30萬元,吳乃宜一分未留,又全部拿去還債。這舉動,令債主們驚訝不已。

  有人對他說,“你不還,別人不會拿你怎麼樣”﹔還有人對他說,法律規定像他這種情況,“子債不用父還”。但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卻說:“做人要有良心,人家的錢也是辛辛苦苦、冒風險出海賺的,這錢一定要還!”

  還了50幾萬“巨款”,吳家的債還剩下26萬多元,但是這26萬對這位老人來說,仍是個天文數字,它像大山一樣重重壓在他孱弱之軀上。吳乃宜每天隻吃兩頓稀飯加水煮青菜,穿的全是些破舊的衣服。他節衣縮食,為的是“摳”錢還債。他被列為低保戶,每月能從政府領到300元最低生活費。為了攢錢還債,他養了10多隻鴨,又種幾壟番薯、蔬菜。他經常對二兒子吳秀全說:“我年紀大了,以后更難還,要多干早還!”

  村庄的山腳下面臨大海。吳乃宜常常邁著蹣跚的腳步到沙灘撿拾可樂瓶塑料罐,拾一隻飲料瓶僅賣幾分錢,一大籮筐也就賣4元錢。他與老伴還常常拼命替人織漁網,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千梭萬梭來回織,織得腰酸背痛、手臂酸麻眼睛花,但他們卻堅持著,不停歇。就這樣,吳乃宜把一分一毛艱辛積攢下來的錢小心存好,時常湊成50元、100元的整數遞給兒媳田曉玲,讓她還債。

  當年吳乃宜4個兒子買新船時,向經營漁具的黃敬瑞賒賬漁索7萬元。5年過去了,黃敬瑞也從未向老人提起,反而是吳乃宜主動先還上2萬元。黃敬瑞逢人就說:“這個老人厚道,守信,我敬佩他。”

  五年時間,慢慢熬過,這個年邁體衰多病的老人實在有些干不動了,他對二兒子吳秀全說:“現在我已快無能為力了,家裡的債你要還。”於是,吳秀全夫婦義無反顧地接起這副重擔。這個家,上有兩個老人,下有三個孩子:自己的兒子18歲,老三的女兒15歲,老四的女兒7歲。吳秀全夫婦咬著牙,打工、賺錢、養家、還債。

  吳乃宜替子還債事跡經媒體報道后,人們深受吳老爹的誠信之舉感動,紛紛伸手援助,並贊他是“誠信老爹”。

  蒼南縣委縣政府和盛宇集團董事長曾上教在第一時間分別給吳乃宜老人送去了31000元、2000元慰問金。瑞安市一家賓館職工張敏女士特地來到三澳村,給老人和他的小孫女送來生活和學習用品。

  蒼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知曉后也高度重視,開會研討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幫助解決吳乃宜老人一家的后顧之憂。當時吳乃宜尚欠各方債務25.6萬元,后經各方努力,蒼南縣農村合作銀行向吳乃宜老人捐助10萬元,視同一筆勾銷吳家在該銀行的債務。團縣委負責牽頭縣青年企業家協會通過慈善途徑捐助16.6萬元愛心款,由此徹底清除吳乃宜老人的全部債務,從根本上解除后顧之憂。

  針對老人7歲和15歲孫女的就學問題,縣教育部門決定為兩個孩子減免全部就學費用,縣農村合作銀行還額外為吳乃宜夫婦捐助8萬元,用於在南坪村購買房屋,讓老人下山安度晚年,並在那裡照顧兩個上學的孫女,以了卻其多年的心願。

  縣民政部門予老人一家享受低保待遇,讓老人一家的生活有所保障。鑒於吳乃宜老人僅存的二兒子吳秀全在“桑美”台風中腿部受傷,政府牽頭當地有關企業幫助解決就業,通過為其17歲的兒子及21歲的侄兒解決就業,讓吳乃宜老人的第三代能夠自食其力。

  2013年10月23日,吳乃宜被查出患上晚期尿毒症,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陸續前往醫院或老人家中探望,都想為患病的“誠信老爹”盡一點綿薄之力。蒼南縣委副書記麻勝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森森和市縣有關部門領導紛紛專程前往醫院看望慰問。

  吳老爹的誠信之舉,也讓村民十分敬佩,在他住院期間,正好是番薯採收的時候,家裡沒人料理,鄰居知道情后,馬上趕來幫忙採收。

  吳老爹一個普通的漁民,以一己之力的誠信之舉,以他自己淳朴的生活觀,影響和感動人們,並向世人傳達了他的存在價值。(記者 李飛雲 通訊員 興宙)

(來源:中國新聞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