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議論文思辨新維度 海澱期中考試語文作文詳解及范文【2】

2013年11月20日15:28        手機看新聞

當然,這個分析未免偏頗,但作文寧可說難免有些瑕疵的有價值的話,也不能重復一些無價值的正確的廢話(比如一個人必須克服了困難才能獲得成功,司馬遷、蘇東坡之類)。抓住女孩最初去港大的動機,“多考慮就業一類的現實問題”,新東方在線網絡課堂高中語文輔導名師國家瑋老師提醒大家可以就此點深入思考今天人們對大學教育的誤解,大學教育是培養具有多重素質的現代公民的,可是就是有很多人把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混為一談,以為到大學所學的專業就必須是對口的,那為什麼不讓學生去學習蛋糕裱花專業、汽車維修專業、烹飪技術專業,一方面國人看不起那些真正有手藝的技術工人,認為他們沒有文化素養,隻會技術﹔另一方面,又屢屢譴責我們的大學教育不培養學生一門技術,說大學生出來還不如中專生,這樣矛盾的說法背后可以見出國人心中的“尚用”傳統何以可怕:當年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因為數理化有用,語文沒用﹔今天大學教育的失敗在很多人看來是所謂專業和就業不對口,總之,一切圍繞的就是所謂“有用”和“沒用”,在很多人心目中,所謂“有用”也者,無非是以后能找個穩定的工作賺上一筆錢,但現實卻相反,越是急功近利,越是適得其反。

另外,在大部分學生探討所謂北大中文系的國學問題時,考生可以抓住這名學子放棄港大的真正原因“他一直認為當今時代缺失了很多東西”,著眼的不一定是她對傳統的愛,而是她遵從內心的自主選擇,堅持自己的獨立價值判斷,這在今天的社會才是真正的素養,今天的人們受到碎片化信息(微信微博等網絡媒體的影響)已經深受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的影響,難以有自我的“定見”,而她卻能夠遵從自己的獨立思考和選擇,這才是她帶給我們最大的反思。總之,抓住能夠翻出超越成見的有效信息才是解決如何突破作文瓶頸的根本方法。

二、構思不是總分總,而是遵循“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

隻有這樣,同學們才能寫出真正適用於自己的提綱。大家發現,好的文章都有一個不成文的特點,段落數相對比較多,而越是分數低的文章就越是段落數少,特別是那些遵循總---分----總邏輯的小文章,三段論、四段輪,構思單薄,沒有任何可以被稱之為亮點的“設計感”。

提綱設計必須在行文前進行,但不是寫好每段的所謂內容,這樣考生憑借空想根本無法展開,正確的做法是考生先根據“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將這四項列出,然后感覺審題作發現的有效信息填充每個部分你索要作的事情。比如,發現問題,考生列出兩件事:第一,暗示老師你要獨立的思考﹔第二,簡要概括材料內容,把材料中提到的核心信息進行有效整理。再比如,分析問題部分,既然剛才審題中提到三個問題,那麼就直接從這三個角度展開,給自己規劃好:首先論証個人選擇與個體生命自由的重要﹔第二,批判過度的“尚用”傳統﹔最后再從高考制度設計的非人性化角度談制度設計的重要。這樣,在具體展開時,就有了主心骨,並且自然段也比如會比較多,每個分析的角度就是一段即可。

三、材料不要總是文學人物,應該放出眼光,用國際化的視野和深刻的思考關注現實。

以這道題目為例,關於真正的大學精神,民國時期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經將商學院、法學院從大學中剝離出來,這在今天很多人看來似乎正是最為熱門最為實用的科目,蔡先生深諳大學之道乃在培養一個人執著的學術追求與合格的現代公民素養,而非是職業化的技術教育,所以才作此決定,這樣的決定對今天那些功利化發展的大學來說是醍醐灌頂的。

另外,尚用本也無錯,德國的大學生升學率僅為40%,但不妨礙人家出現如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這樣的偉大哲學家,因為人家有明確地分工,你選擇了大學,就意味著你要獻身學術,而不是什麼找工作、學技術﹔而如果你選擇學習一門技術,你同樣會得到社會的尊重,但要你很早就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真正從小時候就深愛上你學習的這門技術,換言之,技術學習沒錯,為了找工作學習也沒錯,但是學術和技術必須分開,不能混淆,我們顛倒或混淆了某些東西。這樣的例子用來說明這篇文章我們的核心論點就比較合適,因為接地氣,沒有造作之感,不給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覺,同學們必須盡快習慣從簡單背誦所謂文學、文氣的例子中走出來,真正放開眼光,關注現實和世界。

(責編:實習生楊?、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