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一個動作練習過萬次 腦癱大學生成長經歷引關注

2013年11月04日10:44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一個動作練習過萬次“坤神”是這樣煉成的

  王坤琪

  腦癱大學生王坤琪的成長經歷引許多父母“取經”

  本報此前報道了今年剛剛入學的廣州大學新生王坤琪。兩歲開始,他被診斷為腦癱綜合二級傷殘(最高級別傷殘),十幾歲還不會走路,高一還需要把身體靠在父母身上,舉起雙手保持平衡。不過到了讀高三的時候,他的成績已經穩居年級第一,不僅和正常同學一樣上下課,且性格陽光開朗,歷史功底了得,被稱為“坤神”。今年他從深圳考到了廣州大學歷史系。

  看了報道后,很多孩子不幸患上腦癱的家長給記者打來電話。他們想聽聽“坤神”的家長是如何面對最艱難的時刻,有著什麼樣的教育心得。

 

  “坤神”離開爸媽“獨立”生活

  一個多月來,王坤琪算是適應了大學的生活。他和宿舍同學的關系不錯,不過動作還是很慢,桌子看上去也亂七八糟。父親王純厲聲批評了他。“你現在是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動作慢了不努力改,就會越來越慢!”

  王純轉身告訴記者,坤琪的東西擺放無序也是和身體原因有關的,“注意力、聚焦點和普通孩子還是有差別。”

  這是18歲的坤琪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獨立生活,此前根本無法想象。原來王純和妻子萬宏還打算在大學城租套房子陪讀,后來想試試一個星期來一次,現在是大概兩個星期來一次看兒子。“我們希望更好地磨煉他。”

  周六上午,王純走出坤琪的宿舍。30歲的鄭強(化名)早早就等在樓下,帶著太太和兒子。他3歲的兒子小偉(化名)也是腦癱患者。此行的目的是當面向王純請教。

  小偉的眼睛有斜視,王純說,對於腦癱孩子來說,斜視的問題很關鍵。坤琪的眼球,小時候是“到處跑的”,后來在北京仔細檢查后,証實有6處毛病,於是做了手術。他告訴鄭強,斜視發展可能會越來越厲害,這個時候會導致一些孩子左眼看到一個景象,右眼又看到另一個景象,“明明是雞跑進籠子,他就看成跑出籠子了。”而這種情況最不好的,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越來越出現偏差。

  “你們要認識到,孩子智力是弱的,但隻要家長用心,一定會有進步,未來不是無法面對的。”

  你的每一次進步 爸媽都為你自豪

  孩子智力是弱的,但隻要家長用心,一定會有進步。

  每個孩子都有天賦。這個天賦往往要靠父母來發現,發現了孩子的天賦,就可以去培養他。

  腦癱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不幸,他會影響幾代人的生活,治療過程也可能是終身的、極其艱難的。但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我們不要放棄。我們要不斷告訴孩子,你是我們的寶貝,你的每一次進步,爸爸媽媽都為你驕傲,為你自豪。爸爸媽媽,永遠會愛你!

  天賦 ——要靠父母發現

  王純和妻子都是學醫出身,他們在18年前也一度以為自己被徹底打敗了。不過今天他在講述坤琪進步的過程時,已經總結了一套“特別重要的關鍵詞。”

  “天賦”是王純認為要重視的。“每個孩子都有天賦。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肯定會打開一扇窗。”王純說,好像湖北的智障指揮家舟舟。

  “這個天賦往往要靠父母來發現,而且要心很細。”王純說,王坤琪從小大大小小的手術做了十幾次,許久都不能坐起來,直到讀小學還不會走路,但是他有個特點,看書看得認真,而且喜歡看歷史。1寸多厚的中國通史,坤琪就可以認真看下去。這就是坤琪的天賦。“發現了孩子的天賦,就可以去培養他,將來可以作為謀生的手段,也是精神的寄托。”王純說。

  關愛 ——要給孩子信心

  王純說,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深沉、平和的愛,要給孩子信心:爸爸媽媽不會不要你。

  小時候,王坤琪很怕爸爸媽媽離開自己的視線,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直到讀了中學后,坤琪才對王純說了他小時候的隱蔽內心世界。

  “道理很簡單,怕我們把他丟掉。”王純說,腦癱孩子對社會很敏感,要讓他平和、不怨,家長心裡也要平和。

  坤琪的媽媽萬宏就一直追求“讓坤琪有一個健康陽光的心理”。有一回,有輛三輪車把坤琪撞倒后跑了,坤琪躺在路上起不來,隻能大哭。媽媽告訴孩子:“他是沒看到你才走的。”又有一次王坤琪在上樓梯,步伐極慢,看上去有點古怪。一名女生笑著說:“看,他在跳舞!”坤琪又大受打擊。媽媽這樣告訴他:“這位同學是真的以為你在跳舞。如果她下次還這樣笑你,她的媽媽會批評她不對的。”慢慢的,常見的嘲笑和譏諷就很難打擊到坤琪了。

  刺激 —— 進步關鍵是堅持

  “刺激”、“堅持”、“不進則退”,是王純送給鄭強的第三批關鍵詞。

  坤琪的湖北老家附近也有幾位腦癱患兒。王坤琪記得自己四五歲時連坐都不會,另一位腦癱患兒卻會走一步路,這讓自己羨慕得不得了。可是這位當初讓坤琪羨慕的孩子至今仍躺在床上,也不認識字。坤琪覺得很心酸:“其他幾個人,有的都已經死了,大多都是躺在床上。我很感謝我的父母。”

  但其間的辛苦,王純認為“根本無法形容”。抓起一個玩具,這樣一個動作,他和妻子培訓了坤琪不下1萬次。“不斷地做,不斷地做,不斷地刺激他,一個月,一年,幾年。”他說,堅持刺激,是腦癱孩子取得進步的關鍵。

     (記者:陳翔﹔圖片:庄小龍)

(責編:實習生楊?、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