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父母似乎是幸運的,雖然他們跟以往任何一代父母一樣對自己的孩子有著很高的期許,但是拜科技進步所賜,他們佔有海量的信息和知識,在培養孩子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也能作出更加理性和科學的判斷。
但是,也有人說“新世代”的父母是悲慘的,正因為科技的高速發展,他們比以往任何一代父母擁有更多的擔心,也擁有更多的教育“強敵”——網絡、電子游戲、iPad在給自己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在與他們爭奪著孩子。
“焦慮”大概就成了形容這一代父母最常用的一個詞。
那麼,“新世代”怎麼才能做好父母呢?怎麼才能更好地使用這些新工具?如何既讓孩子使用iPad又不會沉湎於此?近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了一期沙龍,來自各方的專家和家長回答的就是這些問題。
老媽的“約法18章”
能否避免孩子染上手機網癮
“首先要聲明的一點是,這部iPhone手機是我的,是我買的這部蘋果智能手機。現在我將這部手機借給你使用。媽媽是不是很偉大?”
“我在任何時候都有權知道這部iPhone手機的密碼。”
“如果手機掉馬桶裡了、掉地上了或者丟了,你必須對因此而產生的維修或者購買新手機費用負責。你可以割草坪、照顧小孩來掙錢,也可以將父母給你過生日的錢攢起來。上面我說到的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大,所以你要提前作好准備。”
“不准用手機瀏覽色情信息。隻能搜索那些你可以在父母面前拿得出手的問題和信息。如果你有什麼問題的話,最好當面向人請教,尤其是向媽媽或者爸爸。”
“時不時地玩一些單詞游戲或者腦筋急轉彎等益智游戲,這對提高你的智力有幫助。”
……
上面的這些條條框框來自近段時間微信上被瘋轉的帖子。一位美國媽媽送給13歲兒子一個iPhone手機,又怕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便跟兒子有了“約法18章”。
顯然,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擁有iPhone、iPad等智能產品,已經不僅僅是中國家長的擔心,這似乎成了全世界家長的新課題。
“過去100年,我們的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廣播,我們的父輩大概可以說是廣播的一代,我們這些父母應該說是電視的一代,我們的孩子成了互聯網的一代。”當紅科普作家瘦駝說。瘦駝是網名,這位最早的科學鬆鼠會會員,同時也是果殼網的主筆早已經適應了網絡生活,連名字都願意使用被網民熟知的網名。
其實,當年廣播和電視興起的時候,社會上也出現過類似的恐慌,人們擔心廣播、電視會影響傳統的教育,會使孩子們遠離書籍,成為不會思考的一代。
這麼多年過來了,結果並沒有像人們當初想象的那麼可怕。
現在互聯網來了,人們的擔憂更深了,“那其實是因為人們對互聯網缺少真正的了解。”瘦駝說。
有專家指出,互聯網對於教育來說帶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第一,打破了信息壟斷的界限﹔第二,使個性化教育能夠實現。
過去100年,整個人類教育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這種提高是建立在集體教育的基礎之上,每個孩子學一樣的教材,按照一樣的標准做作業,參加一樣的考試,這確實非常有效率,但是卻忽略了人的個性。
而現在,當互聯網能夠實現交互功能后,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
據了解,目前美國一些學校正在嘗試用iPad教學,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反饋、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教育反饋,實現了針對性和個性化教學,這是過去無論聽廣播、看電視、看書都得不到的。
新世代父母不能忽略跟孩子互動
家長們的恐慌來自對新技術的不了解。而更多專家的擔心來自家長們把自己應該擔任的角色讓給了高科技產品。
復旦大學教授在一堂名叫《新媒體與都市兒童玩工》的公開課上說,據她觀察,不少家長自己也很喜歡用iPad和手機,晚餐后各自看電子產品,家庭交流十分有限。孩子纏家長講故事或玩游戲時,家長習慣同意孩子玩智能產品,解放自己免於被孩子捆綁。
“無論多麼先進的技術也永遠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也永遠無法代替人去一個自然環境或者進入人群進行真實活動。”瘦駝說,高科技永遠無法取代父母。
那位美國媽媽給兒子的“約法18章”中也有類似的約定:
“不准帶手機去學校。如果你需要和別人通過手機聯系,能打電話就別發短信,這是生活的基本技巧。”“外出的時候把手機留在家裡是一種安全而又明智的決定。這畢竟是一部手機,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學著過一種不帶手機的生活。這樣你就會比那些社交控、微博控更強大,因為你能夠坦然地過一種沒有手機和網絡的生活。”
確實,高科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們用高科技把自己從與孩子的互動中替換了出來。
“你用高科技把自己解放了,高科技就把孩子捆綁了。”一位專家說。
互聯網不可怕
家長要能上MOOC能“翻牆”
當你不能改變社會的時候就要去學會適應它。
這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與其擔心、抱怨,不如更積極地去面對。
王先生是一個13歲男孩的父親。兒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王先生發現越來越難與兒子溝通,孩子每天放學后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上網。
王先生也曾經非常發愁。
一個偶然的機會,兒子推薦王先生看了一個12歲女孩在一次國際會上的6分鐘演講視頻。王先生被女孩的演講深深震撼了,從此也意識到網絡上確實有很多好東西。
王先生決定充分利用網絡。
他發現,現在網絡上有很多課程,其中不少來自哈佛、耶魯等世界頂尖大學,而且不少有中文字幕。
於是,他跟兒子商量,一起找共同關心的領域,在網上進行系統學習。此后,兒子每天放學回家就會盡快完成作業,然后兩個人一頭扎到電腦前,一起聽課。
“這其實就是MOOC。”瘦駝介紹,“大規模網絡公開課,跟第一代的公開課不一樣了。以前的公開課是把上課視頻、教案放到網上供大家學習。而現在的公開課,不光可以讓你聽講,還可以跟老師互動,要完成作業、要考試,最后還有結業証書,而且這些都免費。”
“有了網上的公開課之后,兒子的青春期似乎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而且,家裡的氣氛也好了很多。”王先生的兒子從小學開始學吉他,現在兒子每周請老師教,一家人平時一起在網絡上聽世界頂級的音樂欣賞課。
曾經的難題一下子解決了。
“家長的很多焦慮其實是來自不了解。”王先生說。
因此,要想在“新世代”做好父母必須學會一些新手藝。
“如果你學會了‘翻牆’,能看得懂英語,那麼全世界的資源都可以為你服務。”瘦駝說,每當到這個季節,學校會發通知讓孩子打流感疫苗,不少家長為了這個事糾結。其實,如果打開美國疾控中心的網站,你就會發現,它的首頁上詳細地介紹流感疫苗是怎麼回事,打疫苗要有哪些注意事項,等等。
到了這時,家長們不會再擔心網絡,因為網絡已經真的成了你的工具,被你駕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