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張恆亮:呼吁數學離開高考背后的真問題

張恆亮

2013年10月29日11:11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日前,各省對高考英語的改革引起了眾多網友對高考其他科目以至高考制度的批判,最熱鬧的是讓數學離開高考。誠然,絕大多數網友的支持並不能成為高考取消數學的理由,這種在專業化領域實行民粹式的投票當然是不合理的。但這簡單地否定卻可能忽略了我們面臨的真問題:目前教育的效率及效益低下。

教育當然有眾多的目標,比如人的社會化、現代化等等,但培養適應社會經濟需要的合格勞動者則應是教育的基本目標。近年來,我們總自我夸耀我國的高教人口比又升高了多少,大學生的就業率又是多少多少……,但當人們問及大學生真正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時,就往往顧左右而言他。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追問:培養了這麼多的高等人才,為社會經濟創造的價值是多少?而培養這些人才全社會的投入又是多少?教育事業的投入產出比又是多少呢?恐怕很少有人能給出真實可靠的答案。有許多網友在吐槽:高考時學了那麼多知識,工作用到的少得可憐。但痛苦總比麻木好,教育的效率和效益問題是我們不能不面對和不能不解決的重大問題。

中國人歷來重視並願意投入教育,從過去的耕讀傳家,到現在的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都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在大家的印象裡,教育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隻要願意讀,就一直讀下去,學歷越高越好,最好一直讀到博士畢業。

但近年來,這一傳統觀念受到了嚴重的挑戰,這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客觀現實!花了一大堆的錢、時間和精力,結果畢業后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工作,甚至連生存都成了問題。於是有些人轉而投向了“讀書無用論”,認為受教育沒有價值,今年更有媒體曝出女兒考上了大學,父親認為上大學不劃算,因而拒絕提供學費。要麼把教育當成萬能的神,要麼認為教育一文不值。這兩種觀點都是極端偏激、極端有害的。我們一方面應當看到教育的重要價值,另一方面要考慮以最小的投入來實現這一價值,而不是不計成本和產出的過度投資、盲目投資。

就個人來講,一定要根據自己階段性的發展(職業)目標來設定教育投入的種類和程度。如果根據自己的特點你認為自己初中畢業后先去打工賺錢,等有了經濟條件后再繼續提高文化水平,那麼你就可以讀到初中畢業后進入勞動力市場,暫時不需要后續的教育投入了。如果你認為自己要接受高等教育后再進入勞動力市場,那麼當然你就要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進行后續的教育投入。寫到這裡網友們所吐槽的高考讓數學離開就不再是問題了。你覺得自己要先成為高級專門人才再進入市場,當然要接受高考數學的歷練和檢驗了,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想成為高級專門人才,只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那麼也就不需要再學數學和參加高考了。這種理性地分析求學投入產出的過程,我稱之為學業規劃。

從政府的角度看,對教育的效率和效益問題也有著很大的改善空間。一說到教育質量不好,人們就認為教師待遇低、教學設施落后,於是就加大投入。一個典型的觀點就是要求我國教育投入盡快達到GDP的4%, 2012年后,這一問題解決了。試問,我們的教育有好轉的跡象嗎?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10月13日,北大教授張維迎在歐美同學會100周年北京論壇上公開表示,國內教育經費腐敗浪費十分嚴重,大家都在比賽花錢,花得少的反而會被懲罰,比如清華大學2012年沒有把當年的教育經費花完,結果被罰款幾千萬。”這讓多年來關注教育投入的人士情何以堪啊?須知,加大投入只是提高教育效益的必要條件,絕不是充分條件。優秀的師資和優秀的教學質量是不能劃等號的。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調動優秀師資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有充分地壓力和動力認真地進行教學,努力地提高教學質量。這就需要科學的機制設計。一般來講,市場化是引進競爭、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但目前我國的教育明顯地走上了官場化的歧途。

因此,提高教育的效率與效益對目前的中國來說,任重而道遠。

( 作者系獨立學者、學業規劃研究專家)

(責編:林露、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