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我家樓下不遠處,有個廢品收購站。收廢品的來自安徽,一家三口,每天經過時我都會看到他們俯著身子整理廢品。這時,我總會想到“艱難”兩個字。家裡有空飲料瓶或廢報紙,我就趁早晨上班時,順手悄悄放到廢品收購站門口,然后離開。
某個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樣,把一袋舊報紙放到收購站門口,沒想到,她竟跑過來,攔住我,硬塞給我兩枚一元的硬幣。我推搡著,那女人說:“大哥,我們是收廢品的,雖然掙錢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沒道理不給你錢,快拿著吧。”聽了女人的話,我鄭重地收下兩元錢,看著她高興地轉身離開。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構思導引】這是一則材料作文,可以從以下角度審題立意。
角度一:從“我”的角度,寫關愛與尊重。審題時抓住關鍵句“我隱隱感覺臉上發燙”“我總會想到 ‘艱難’兩個字”,“我”本意是要關愛他人,卻沒有尊重他人。材料的主旨是談“關愛與尊重”的關系,關愛即關心愛護,尊重即敬重理解。在關愛別人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別人的感受,不能隻顧自己,冒犯他人的人格。關愛他人要從內心尊重他人的人格,真正的關愛不是施舍,而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與給予。
參考擬題:關愛他人從心開始 同情不如鼓勵 施舍(幫助)要注意保護受施者的尊嚴……
選材小貼士:選素材時要從關愛與尊重兩方而去考慮,不能隻側重一個方面。有一個故事:富商在散步時遇到賣舊書的年輕人,就將錢塞到年輕人手中。沒走多遠忽又返回,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並說:“對不起,我忘了取書。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后,富商應邀參加慈善募捐會時,一位年輕書商緊握著他的手,感激地說:“我一直以為我這一生隻能擺攤乞討為生,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我才找到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不難想象,沒有那句尊重鼓勵的話,富商當初即使再怎麼關愛年輕人,年輕人的思想也斷不會出現巨大的轉變,進而發跡,這是關愛與尊重的力量啊!
與此相反,在微博上盛傳著一張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蒼白的臉與鏡頭著重表現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幾十萬現金,強烈對比之下,女孩無奈的眼神正是對這種以犧牲他人尊嚴為代價的“偽慈善”行為的最好控訴。真正的慈善應當從心出發,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與給予。
角度二:從收廢品的女人的角度,寫自尊。自尊,即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己。有了自尊才活得有尊嚴。在一些人的眼裡收廢品的一家人過得很“艱難”,可女主人稱自己的職業“雖然掙錢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沒理由不給錢”,面對他人的可憐與施舍,堅守自己的尊嚴,相信他們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從這個角度,最好寫議論文,對“什麼是自尊”“人為什麼要自尊”“怎樣做到有自尊”等問題,可以層層推進展開論述,寫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參考擬題:人窮志不短 神聖的尊嚴 卑微的生命因尊嚴而高貴……
選材小貼士:選材一定要緊扣“自尊”,體現自尊。古語雲:“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屠格涅夫說:“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鬆下幸之助說:“我想一個人的尊嚴,並不在於他能賺多少錢,或獲得了什麼社會地位,而在於能不能發揮他的專長,過有意義的生活。”
龍應台說:“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莫言小說《馬語》裡的一匹戰馬,為維護軍馬的尊嚴而不惜自毀。
角度三:從收廢品的女人的角度,還可寫坐享其成不能給人快樂。收廢品的女人面對送上門的不用出錢的廢品,選擇給錢,不願坐享其成不勞而獲。她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生活,她覺得隻有勞動才能給人持久的快樂。構思時可以正反對比當今社會上有人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最終遭人唾棄﹔有人拼搏奮斗,令人景仰。
參考擬題:不勞而獲豈能讓人快樂 坐享其成不能給人快樂
選材小貼士:選材時要注意現實針對性,盡量選取那些有時代感的新鮮素材。如:有的富二代們坐享其成,躺在父母的家產上炫富,遭人唾棄,醉生夢死的生活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可是也有一些富二代不願坐享其成,而選擇另立門戶,自主創業,如美的集國老總的兒子何劍峰創立盈峰集團﹔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之女王雪紅選擇自主創業……他們成為讓父輩們刮目相看的“創二代”,令人佩服。
角度四:收廢品的女人說自己是生意人,“做生意沒理由不給錢”,顯示出了她的職業操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她們一家雖然看起來地位卑微,但堅決不佔小便宜,她們有自己的原則,辛勤勞動,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掙到的錢是干干淨淨的。因此可以從“職業操守”的角度,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參考擬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堅守職業操守 堅守尊嚴
選材小貼士:怎樣正確對待金錢?在使用這類話題的素材時,要注意分寸,不可太偏激。錢很重要,經商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只是無良商人在金錢面前迷失了自我。為了節約成本,追逐更大的利益,無良商人制造了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饅頭事件、塑化劑事件,中國人對於食品安全的態度早已變得麻木和無奈,改為選擇外國食品,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面對這一個個喪失道德和違法的食品安全事件,商人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素材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選自《孟子》)
素材點撥:孟子的名言是很有說服力的理論論據,適用於記敘文、散文、議論文,可以引用、化用,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適用於“骨氣”“尊嚴”“相處”之類話題的作文。
素材二:現實中有為息事寧人屈辱下跪的,有為金錢觸及道德底線的,更有為一時利益出賣人格的……尊嚴,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
素材點撥:這則素材是很好的反面典型材料,適用於列舉現象、引出要議論的話題,也適用於做反面論據。三句話構成排比,能增強文章氣勢,最后用一句話總結,引人深思。
【佳作示例】
神聖的尊嚴
海卡爾說:人的尊嚴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在美國紐約中央車站,人們向流浪漢或流浪藝人施舍時,一定得平等待之。他們在表演時,身旁放著收錢的金色盤子或帽子,如果你沒有欣賞他們的表演便投錢,會被拒絕,如果你欣賞完后沒有鼓掌或者發表評論,他們照樣不會接受你的錢。因為他們認為:“您的施舍,我的尊嚴,我們是平等的。”所以人活著,要頂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嚴。
尊嚴,是一個人的顏面,是一個人得到他人認可的某種東西。這種顏面不是虛榮的面子,不是用來炫耀的某些東西。
尊嚴,是一種操守,一種價值觀,一種自立自強的精神﹔是一種通過自尊自愛,從而得到他尊他愛的美好感受。
尊嚴是神聖的,不可侵犯,不可褻瀆,我們應該捍衛尊嚴。一個人如果連尊嚴都沒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人都應帶著尊嚴活著。有了尊嚴,你才會看得起自己,從而高標准嚴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嚴,別人才會敬重你,你的所作所為才有意義。一個人,一個民族,如何獲得尊嚴,不能靠別人,隻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養,靠骨子裡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恆敬之,自賤者人必蔑之,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嚴地活著才有意義,決不可放棄做人的尊嚴﹔卑微的生命因尊嚴而高貴。
在大是大非面前,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視尊嚴為生命,他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美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蘇武寧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他們有浩然正氣,他們活得有尊嚴,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衛尊嚴。
然而也有許多人為了生存,為了追名逐利,為了向上攀爬……出賣尊嚴。現實生活中有為息事寧人屈辱下跪的,有為金錢觸及道德底線的,更有為一時利益出賣人格的……尊嚴,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奴顏婢膝,阿諛奉承,丟失尊嚴,喪失人格,就算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隻會為世人所不恥。文強、許邁永、曾錦春之流為了一己私利,出賣人格,出賣尊嚴,全然忘卻了做人的基本准則。李浩之流,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剝奪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喪失為人的底線,丑惡至極。
尊嚴,不是誰特有的,世間萬物都有尊嚴。沒有貧富差距,沒有高低貴賤,尊嚴是平等的。上至偉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嚴。
尊嚴,神聖不可侵犯。
【點評】文章論証層次清晰,結構謹嚴。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個事例自然引入尊嚴話題,再簡要論述“什麼是尊嚴”﹔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重點論証“人為什麼要有尊嚴”,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當今社會上的反面典型,恰當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強了論証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穎,材料非常豐富,論証充分。
來源:冠華作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