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同性戀親訴經歷:課堂上舉手反駁老師--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大學生同性戀親訴經歷:課堂上舉手反駁老師

2013年05月17日11:15    來源:雲南網    手機看新聞

  我家那口回家鞋子一脫,沙發上一坐,碗一端筷子一拿就開始吃飯,家務也不會做,又懶。”

  看完這句話,你一定會覺得這是哪家的媳婦在抱怨。其實不是,這是兩個同性戀人之間帶有愛意的抱怨。小N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男朋友經常這樣嫌棄他懶。

  今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晚報記者走進同性戀人中間,了解他們的經歷和生活,希望人們能像看待異性戀一樣看待同性戀。

  上周,在雲南平行的辦公地點,記者見到了小N,他今年24歲,是昆明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實習期間,他和現任男朋友小天在北市區同居。 “盡管父母可能會阻礙、反對,但我會尊重自己的那個想法,去選擇自己的生活。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會跟自己所愛的人結婚、組建家庭。”

  第一階段 害怕

  “我是不是變態異類”

  第一次發現自己有同性戀的苗頭,是初中時。“感覺自己喜歡的不僅是女生,對同性也有興趣。”小N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情感的發育,高三時確定了自己的性取向——對男生感興趣,對女生沒興趣。“當時很糾結,經常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自己是不是變態、是不是異類?”這種糾結、苦悶、自卑的情緒一直伴隨著小N。

  高考不理想,他選擇復讀。沒想到,復讀那年他喜歡上了同班一個男生,又不能表白,很痛苦。實在扛不下去了,小N和班上關系最好的女生傾訴。這個女生的第一反應是:哎呀!怎麼可能,你可能只是一時的想法,你不像。

  很幸運的是,這位女生陪伴小N走過了那段艱難的路程,一直傾聽他的苦悶、彷徨。

  第二階段 默認

  他舉手反駁老師

  在高中時,小N開始尋找自己為什麼不一樣。2007年,他在《春城晚報》上看到一篇有關“春雨組織”的報道,然后就偷偷上網去查。

  “那時,不好意思讓家人、同學看到,就偷偷去網吧查同性戀的資料和類似春雨的組織。”他找到春雨組織,並了解到昆明有好幾個這樣的組織,於是,他一家一家去看、去了解,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組織。

  對同性戀了解后,大學階段他很自然地就公開了自己的性取向。“不是大張旗鼓地說‘我是同性戀’。”經常代非同班的男生去聽課,別人問時,就略帶鋪墊地開玩笑說:“這沒什麼嘛!現在喜歡男生又不是多大的事情,這個是我男朋友。”玩笑開多了,別人也就認可了。

  大一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3個班的同學一起上。在講到婚姻時老師說:正確的愛情觀隻存在於男女之間,雖然也有男男、女女,但那是不正常的。

  一聽老師這麼講,小N舉手反駁說:既然男女之間的異性戀是愛情,那男男、女女之間的也是愛情,並且和異性戀是平等的。

  小N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有那麼大勇氣,在幾百個同學面前發表對同性戀的看法。“我知道也許有像我一樣內心受到煎熬、自我排斥的同學在場的吧。”

  第三階段 直面

  做“同性戀節目訪談”

  大一下學期,小N加入了雲南平行成為一名志願者。從那時起,他開始在學校做各種同性戀的宣傳活動。

  大二時,學校舉行一個演講活動。他以同性戀者的身份做了一個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演講。他的演講被學校老師批評,老師說:像同性戀這樣的事情,不是你說出來大家就要去認可的,要體會大多數同學的心情。這位老師是大一思修課的老師。

  大三時,學校在可容納上千人的大禮堂舉行主持人比賽。小N和雲南平行的另一名男性志願者手牽手走到台上,一問一答做了一個關於同性戀的“訪談節目”。

  小N和男性志願者的節目,贏得了在場同學、老師的理解。最后,他們倆拿到了金話筒獎。頒獎時,那位思修課上的老師說:“我被你們的舉動感動了。”

  談生活

  與男友同居學著經營家庭

  去年7月份,雲南平行在昆明市金馬碧雞坊搞了一個行為藝術活動。活動主題是“我是同性戀,你可以親我一下嗎?”

  在那次活動上,小N遇到了小天,短暫接觸后,兩人互有好感。第二天,兩人約出來吃飯、看電影。相處3個月后,兩人確定戀人關系。

  大四下學期,小N出來實習,和小天同居了。他說:“生活挺不錯的,雖然也會吵吵鬧鬧。他經常說我變了。”

  接受採訪前一天,小N有點發燒,還騎車外出。小天就還“罵”他:“病了怎麼還要騎單車去!”

  小N說,他現在開始學著做飯做家務。“所謂舉案齊眉,就是要平等,我也要去承擔,共同經營好這個家庭。”

  談父母

  還是沒勇氣說出口

  小N可以在學校公開身份,可以在昆明南屏街做宣傳,但在家裡,他沒勇氣直接和父母說這件事。

  從平時的交談、行為中,父母看到了一點苗頭。有次,他媽媽說:“兒子,你是不是像張國榮那種啊?”

  小N回媽媽的話:“是又怎麼啦。”

  媽媽就說:“不要那種啦,那種變態。”

  之后,小N也以各種方式表達過自己的性取向。有一次吃飯時,電視上播放美國總統奧巴馬支持有關軍隊裡同性戀的演說,他就說:“美國奧巴馬都支持同性戀了,你們還不支持嗎?”

  父母說:“我們這一代不像你們這一代,我們思想保守得很。你最好還是找個女朋友,不要像現在這種鬼混。”

  他說,父母雖然知道他有這樣一種苗頭,但他們永遠不會放棄讓他組建所謂傳統家庭的想法。

  談初戀

  迫於家庭壓力分手了

  從高三確定性取向到現在,小N談過兩次戀愛。第一個男朋友是高三復讀時認識的,對方比他大一歲。

  “我們和異性戀人一樣,一起逛街、一起看電影,吃好吃的,各種嗨。在公共場所牽手、接吻。”小N說,去年年初,迫於家庭壓力,初戀男友和一個女性結婚了。“相戀整整5年時間。很難過。兩個人彼此相愛卻不得不分開。不過,他過得好,我就放心了。我們還是好朋友,但我不會以那種身份去介入他的私生活。”

(來源:雲南網)

(責編:林露、熊旭)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