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裡“心事”幾何(解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數起校園血案引發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擔憂

象牙塔裡“心事”幾何(解碼·大學生心理健康)

朱  虹  周飛亞

2013年04月24日06: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復旦大學的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的血刃,讓原本嫻靜的讀書之地升騰起一股腥氣和戾氣。本是同窗之誼,卻成生死之爭。背后的動機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同學間因為生活瑣事而滋生嫌隙,最終演變為不可挽回的悲劇。

  扼腕之余,不禁發問:現在的天之驕子怎麼了,心胸為何如此狹窄、舉動緣何如此駭人?盡管,極端個案無法推演出整個大學生群體的心理處於亞健康,但一連串的瘋狂舉動表明,象牙塔內的心理問題,已不容忽視,應該警覺。

  ——編 者

  析

  極端案例不能代表全體

  大學生心理優於平均線

  “極端個案並不具代表性,在這類事件發生后,人們往往簡單地給當事人貼上‘大學生’的標簽,而忽略了具體情況。”在對復旦投毒案表示痛心之余,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張繼明否定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惡化”的說法。“這樣的極端案例在社會各階層人群中都時有發生,只是媒體較少關注,才顯得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更為突出。”

  南開大學學生心理指導中心主任袁辛也認為,大學生群體整體的心理狀況健康良好。根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測算,目前5%左右的中國人患有不同程度和類型的精神障礙、心理疾病。另一項調查顯示,真正患有不同程度和類型精神障礙、心理疾病的大學生隻佔總人數的0.32%。對比之下,大學生群體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要優於一般社會群體。不過袁辛坦言,“類似的傷害性事件雖然是小概率的,但所反映的大學生攻擊性傾向必須引起警覺。”

  據了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有著季節性特點,就業、考試等特殊時段往往是高發期。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李慧生表示,臨近畢業時,預約心理咨詢的學生數量往往出現井噴。

  “嚴重心理問題無法靠患者自身努力康復,需要專業幫助﹔而發展型心理問題是階段性的,通常能隨著成長走出來。”袁辛表示,除了表現出自殺、傷人等嚴重傾向,一般的心理問題就如同情緒的感冒,很正常,但國人在心理問題上相對保守,以致得不到及時、專業的幫助。

  在張繼明看來,這些學生“困守心魔”有幾種原因:一是不知道心理咨詢中心這類機構的存在,二是對他人包括咨詢師缺乏信任感,三是對心理問題有一種“病恥感”,認為自己不正常,害怕被人知道。

  延

  心疾病根多出在青少年時期

  大學環境寬鬆無法定點關注

  每年新學期,天津師范大學會根據《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對所有入校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4%左右新生會接到一個小小的藍色信封——約談邀請信。經過測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師們發現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來自青少年時期,比如不會與人相處、適應環境困難等,隻有極少數屬於需要治療的心理疾病。

  經過接觸許多心理出現問題的大學生,張繼明認為問題並不完全出自大學,“病根”從中學甚至童年時期就已種下。在現有教育模式下,學生過早承載了沉重的學習壓力,中學隻負責應試,將價值觀培養的任務都交給大學。“比如,不少學生已將好成績當作人生價值的唯一體現,甚至是獲取父母關愛的手段,到了大學,一旦在學業上遇到挫折,自我價值感喪失了,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袁辛說:“傷害性事件背后,可能有妒忌、自私、殘忍等人性中惡的因素。”當前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不夠,使得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解決心理困擾,同時家長的心理困擾甚至心理疾病又直接影響孩子。

  名校的符號,讓公眾對悲劇的發生更感痛惜和震驚,這些“天之驕子”為何走入歧途?袁辛認為,一些優秀學生存在“一山難容二虎”的認識困境。“現代大學生很多成長於全保護環境,相對比較自我,競爭心很強,對挫折和困難的理解認識比較少,愛的能力相對缺失。”

  相對於中學,大學環境比較自由寬鬆,任課老師和班級輔導員很難做到“定點關注,對症下藥”。清華大學的研一學生小李,是一個大四畢業班的輔導員,他覺得在疏導學生心理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輔導員一個人要帶三四個班級,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深度關注,隻能選幾個‘重點對象’。更何況,同學們即使心理存在問題,基本上也不會主動跟輔導員說,問他可能也不願意講。”

  解

  開設健康課程擴大教育面

  反思價值觀改善社會環境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糟,他們有時需要的僅僅是發泄或者支持。”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副院長白學軍說,很多前來咨詢的學生是因為得不到足夠的傾聽和支持,而我們不會告訴學生該做什麼,但會在一定時間內關注學生情緒的變化,如果負面情緒持續時間很長,就會幫助他們尋找一些深層次原因。

  按教育部規定,每所高校都應設置“心理委員”。“北師大的心理委員叫‘雪絨花使者’,每個班級有一男一女兩名,幫助疏導學生情緒,提前發現嚴重心理問題,並向中心老師預警。”張繼明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和一些特色選修課,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們設立了‘成長營’這樣准專業性質的學生心理輔導團隊,進行輔導。”

  北師大大四學生曉蕾(化名),從高中開始就被強迫症糾纏,必須隨身攜帶抗強迫和抑郁的藥物。在心理輔導室,她平生第一次痛快地流淚傾訴,第一次感覺到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注、被支持。經過近3個學期的心理輔導,在大三第二學期,她再也不需要藥物,心理測試結果顯示強迫一項的分數接近正常值。

  除了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咨詢幫助,北師大對普通學生心理健康也很關注,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以及一些特色鮮明的選修課,如《電影中的生命觀》等。南開大學在大一就開設《大學生活導航》公共選修課,幫助學生正確規劃大學生活﹔《大學男生》和《大學女生》選修課,從心理學視野進行性別教育。這些心理課程很受歡迎,名額常常被快速搶光。

  袁辛認為,大學生內心正能量的成長,還需要溫暖和諧的社會環境。人是善惡一體的,提升正能量就是揚善抑惡,“整個社會也要反思主流的價值體系,如果整個社會都崇尚金錢和權力,社會成員都拼命爭名奪利,大學生心理也很難不被這種社會的功利裹挾捆綁。”政府和教育部門應對教育的價值觀檢討,弄清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楊昊參與採寫)

(責編:凌陳、崔東)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