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許博 林露)日前,京滬粵異地高考的細則怎樣制定,廣受大家關注和熱議。日前,北京、廣東已明確表示明年不會實行異地高考,上海則是推出了居住証積分制,拿出到居住証A類的可以在當地參加異地高考。異地高考為何在京滬粵遲遲不能破冰,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苦衷呢?12月4日上午,人民網教育頻道邀請到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做客人民網,解讀這背后的緣由。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四部委《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異地高考具體政策。。
截至目前,黑龍江、安徽、江西已率先明確異地高考的門檻,其中江西接受外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地參加異地高考的要求是門檻最寬,要求最低,對隨遷子女父母的職業、住所、社保都未作具體的要求。
在王烽看來,出台關於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的意見也是受到以下一些因素影響:一方面,廣大的流動人口、進城務工人員對於子女接受高考提出了這種要求,在輿論上炒的很厲害。另一方面,這也符合我國現在人口流動的趨勢,。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力,這是一個趨勢。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於人口的流動是以限制為主的,但是到了新世紀以后,從各種公共服務層次上來講,我們越來越削弱了對流動人口的限制政策,特別是教育表現得比較明顯。在解決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接受義務教育以后,參加升學考試就成為自然延伸出來的一種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出台了這樣的政策。
王烽表示,京滬粵遲遲不能推出異地高考政策,主要是因為京滬粵這三省是流動人口非常集中的地區,數量也非常大,而且這幾個地方都有人口流入的限制政策。因為是經濟發達地區,社會分配、公共服務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相比都有突出表現,就目前北京較低的分數線、優質的教育資源的配置情況看來,推行異地高考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是循序漸進地,讓百姓得到實惠,。這其中既要照顧外來務工人員的利益,又要平衡本地百姓的利益,所以國家出於各方面綜合的考慮等,對人口流動有所顧忌、有所限制。
“在這種背景下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就又多了一層顧慮因素,面臨的矛盾壓力也比較大。”王烽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