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今年兩會熱詞。而在創業創新中,大學生無疑是最受關注群體。如何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和品質,對於這個年輕又充滿激情的群體,政府該提供什麼樣的扶持政策,讓他們的夢想落地生根,是代表委員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創業不同於就業,創業的本質是創新,創業風險大,不確定因素也多。創業既需要堅決的態度,也需要必備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勇氣。當然,溝通力、領導力、決斷力,是否掌握核心技術、專長特長,對行業是否了解,能不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商機或者好的商業模式都很重要。
不是每個士兵都可以成為將軍,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自主創業。首先大學生創業風險很大。有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隻有2%,其實就算5%的成功率也是非常低的。其次現在就業的途經和機會比以前多得多,尤其在網絡經濟下。隨著“互聯網+”也就是互聯網后時代的到來,諸如開網店,淘寶店,開發軟件等等,給大學生帶來的就業機會比以前多得多,現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明顯減少的原因就在於此。
大學生創業是這個社會應該愛護的事情,但是不要借錢去創業。年輕人有夢想有激情,辦事沒有拘束,這樣他們更容易做出一些偉大的東西。大學生創業也會有很多困難與壓力,這與中國從小對創業培養不夠的教育環境有關,因此,應將創業過程當作一種歷練與學習,而不要借錢去創業。
江蘇省鼓勵大學生創業,不僅是應屆畢業生創業,也鼓勵大一、大二的學生休學創業。休學創業的學籍保管沒有年限,符合學校自己制定的政策即可。到現在為止,不完全統計,江蘇大學生創業人數達5萬人。
大學生休學創業要因人而異,全盤思考,就像他們找對象一樣,一方面不要錯失機遇,另一方面又需要謹慎。創業的大學生感覺需要更系統的知識結構的時候,還是應該再回到學校繼續學業。大學的學科、專業都是有系統性的,如果大學生能夠把自己的專業基礎打造牢固,再利用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走向社會,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總之還是因人而異。
不反對是因為真的有創業熱情、且有創業機會的大學生如果不讓他休學對他來說是一種傷害,允許休學創業是和世界教育並軌的一種表現。但休學創業不能過多鼓勵,會導致還沒有做好創業准備、沒有創業資本的學生以休學創業為名出去玩去了,因此應該採取理性的態度。
創業對國家發展很重要,在大學來講,要把創業作為學生教育的一部分。 這並不是讓很多學生都去退學、創業,而是在學校裡把創業者應該具備的不怕困難、不怕失敗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貫徹在學生教育當中。
創業很像學游泳,需要實踐中出真知。因此,高校在創業教育上必須要開門辦學,發展一支專聘的校外師資隊伍。可以請有經驗的成功者或失敗者講授創業歷程,成功和失敗的經歷一樣,都很重要,可以幫助尚未出發的大學畢業生規避和預判創業路上潛在的“暗礁”。
大學可以在現已倡導的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的基礎上,通過不同課程的設置、考核方式的調整,實現大學生的“在讀創業”。同濟大學就嘗試改革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授課方式和考核方法,面向校內招收正在創業的有意願轉專業的學生,讓學生實現創業、學業“兼得”,進一步降低大學生創業的機會成本。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將成未來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的引擎。我建議開放高校與民營企業合作,開辦創業就業學院,實現校企合作產學無縫對接,培養創業和創新型人才。希望社會上的企業家能多創辦創業基金,給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通過創業實現就業。
創業青年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資金。政府扶持的話要做的不只是“輸血”,不是僅僅給大學生點錢,應該是政府來搭台,企業來運行孵化基地。建議充分發揮大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引領作用,加強見習制度的扶持力度,並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作為創業者,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若想創業,應該先就業。在就業的過程中,需要腳踏實地付出勞動、開動腦筋,從而積累豐富的經驗,同時,在就業過程中,也可以充分了解市場需求。有了就業經驗的積累,創業的第一步路會邁得更加扎實,成功率會更高。
現在全國並不缺乏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但是,讓大學生了解這些政策的渠道卻相當稀少,使創業者浪費掉的時間成本太大。2015年,扶持大學生創業的關鍵詞應該是“執行”,要使政府以前出台過的政策執行落地,才能打通大學生創業的“最后一公裡”。
大學生創業已成為當前炙手可熱的話題,然而,多項統計表明,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隻有1-3%左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尤其是歐美20%的水平,這不全是大學生的責任而是全社會的問題,畢竟我們還存在商業環境不夠成熟,資本管控太嚴,創業教育不足等等問題。幸運的是,我們已意識到問題的所在,亡羊補牢尚未晚矣。在國家的引導下,人人有擔當,進一步深入改善創業與市場環境,或是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