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北京中学: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4】

记者 张烁
2017年07月06日16:1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活动中,学生在敦煌鸣沙山骑骆驼。

多元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万家言、说万家事

山东台儿庄,凌晨4点。11月的凉意慢慢浸透身子,可师生都没有离开的意思,这是北京中学的观鸟小组,在学校每年都有的“中华寻根之旅”中自发的活动。“我们戴着头灯,一直等到快6点,终于听到了第一声鸟叫。那是一只大山雀!”说起当时情景,九年级(1)班学生张朔仍按捺不住兴奋。

北京中学的课堂,不仅开设在教学楼、操场、图书馆,还开设在剧场、辩论台、博物馆,甚至经常“以天为盖地为庐”,泰山之巅,西湖之畔,茫茫沙漠,浩浩大海,深山野林……4年里,北京中学的孩子们去过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重庆、四川、甘肃,一路走,一路学,课本上的知识,都变成了活生生的“技能”——这就是“阅历系列”课程。

地理教师张树宏,就把地理课活生生地搬到了大地上。走到四川,她和学生吟诵起“巴山夜雨涨秋池”,一起探讨为什么巴山多夜雨;走到徽州宏村,她和学生研究风水之学,得出风水就是气候、河湖等人地和谐的体现;走到泰山之巅,她和学生尝试预测看到云海的概率,这和海拔、气候、季节皆有关系……

“我校每月安排一次外出实践活动、举行两次专家讲座,每学年安排两次社会考察活动,给学生创造去国外游学的机会,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万家言、说万家事,旨在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思路与事业,增强社会文化体验,开设讲堂、阅读、表达、游历等课程模块。”任炜东介绍。

独特的课程设置,是北京中学闪亮的名片。

在“学院系列”课程中,有孩子喜欢写诗,学校就想办法举办诗歌会,促进他们持续地写下去;有孩子喜欢科学,学校就买来仪器设备,引进来各种资源,让他开展研究;有孩子喜欢观鸟,学校就配上高倍望远镜,带着孩子们四处观鸟。

在“雅趣系列”课程中,学校开设了话剧课、国标舞。

在“健身系列”课程中,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课,喜欢篮球就打篮球,喜欢羽毛球就打羽毛球,喜欢武术就学武术,只要孩子们想,学校就想法设法办到。

“在课程结构上,我校设置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潜能课程等,核心是让其丰富、让其自由。全校学生虽然不多,但我校依旧开设了100多门选修课,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任炜东说。

如果你徜徉在北京中学,也许会有很多意外,但细细一想,又不那么意外——比如,为什么学生的活动如此丰富,却不但没“耽误”学习,反而学得愈加出彩?比如,为什么羞答答的新生一旦适应了环境,就挺起了胸脯,一个个洋溢着自信的光芒?比如,为什么很多课程变成了“项目”,很多练习变成了“玩耍”,很多“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反而比传统式学习好得多?……

一切蕴含在北京中学的办学理念里,潜藏在学校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的变革中。“一流的学校,就是那些最接近教育规律的学校。我们希望能将北京中学办成一所具有北京风格、中国气质、世界胸怀的现代学校,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对未来,夏青峰充满信心。

(责编:林露、申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