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北京中学: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2】

记者 张烁
2017年07月06日16:1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八年级同学参加STEM课上的鸡蛋小车测试项目。

育人理念:让学生站在正中央

“这是我写的武侠小说《端非微始》,前后写了一年,7万字,40余回。”捧出自己的小说,九年级(5)班余佳玥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从一个冲动到一部作品,余佳玥兜兜转转,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写的是古风小说,我总是被‘三分假,七分真’里的七分限制住,为此看了数十本书,甚至包括《碣石调.幽兰》《茶经》。”余佳玥有些谦虚地总结:“不知小说写得如何,杂七杂八的知识倒是掌握了不少。”

学习就是课上讲授、课下练习吗?在北京中学看来,绝不。一个始于兴趣的写小说,让余佳玥在不自觉中,如海绵般吸收了大量知识,更让写作能力得到切实锻炼。在北京中学,这样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例子还有很多。

“来北京中学工作,我最大的思想变革,就是真正懂了以学生为主体。”北京中学语文教师杲振洪十分感慨,“原来的课程设计得再精美,也是老师站在讲台中央。在北京中学,我学会了站在讲台一旁,不管是课内外学习还是班规校规制定,都把学生放在正中央。”

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在这方面,北京中学下足了功夫,不仅在“学什么”上做文章,更在“怎么学”上下功夫。

“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互动、表达、思维、合作、体验,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与综合运用过程,对知识及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获得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北京中学党支部书记任炜东介绍了学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可面对一个个课堂里性格各异、水平参差的学生,谈何容易?“当今时代,教师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孩子。在我校,讲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观察孩子,然后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个性地去支持、发展他,而不是不管你怎么样,都教给你同样的东西。”夏青峰说。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准备上课,九年级(3)班的余佳奥却背着书包走进自修室。怎么回事?原来,她申请了3科自修,不必等待班上同学的步伐,可以在老师指导下按自己的进度学习。

“我校的走班制分为自修、研修、导修、讲修。如果孩子喜欢独立,可以选择自修;如果希望老师稍加点拨,可以选择研修;如果希望老师多讲一点,可以选择导修;如果只喜欢听老师讲解,可以选择讲修。”北京中学副校长周慧说。

4年实施下来,效果究竟如何?答案在平均每人20万字的读书笔记中,在IMMC国际建模大赛的一等奖名单中,在用流利英语和外国人侃侃而谈中,在一篇篇颇为像样的研究报告中,更在北京中学孩子们自信、阳光的笑脸中。

(责编:林露、申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