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王黎光: 老百姓为何热衷让孩子学艺术

访谈嘉宾: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
【访谈文字实录】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艺术考试的火爆现象不会衰竭
人民网教育频道:目前,全国各地艺术类院校招考正在火热进行中。今年报考北影、中央美院等知名艺术类院校的考生人数都刷新了去年的记录,艺考场面火爆。老百姓为何热衷让孩子学艺术?今天人民网特别邀请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谈谈这个话题。
我们看到,近几年各类艺考生报考场面火爆,这种火爆究竟是真实的火爆,还是只是一种感觉?
王黎光:人们对艺术的向往和艺术爱好的追求,在每一个时代都是火爆的。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物质文明还没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就会更火爆,更需要精神上的归宿感。艺术从来都是这样,人们对艺术的热爱,我觉得不能用专业和非专业衡量,它是从内心自发地迸发出来的。
我举个例子,中央电视台曾经办过钢琴、小提琴、民族器乐演奏的比赛,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参与,有那么多的观众收看呢?媒体有过一次对全国学习器乐孩子的调查,了解到大概有六七千万人在学习,这种学习不是爱好,而是专业的学习。一个学习艺术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陪着,也就是说有六千万人学习器乐,就有大约三亿人关注这个赛事,你说多火爆啊。
其实,学习艺术,也不单单是对艺术的单纯学习。对艺术的热爱,实际上是对生活的追求。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去青海看一看,那里每年举办花儿节时,有十万人在那里花儿对歌。那十万人,你说他们有艺术修养吗?如果单单从严格的艺术角度来讲,他们没有艺术修养,他们有着对生活执着的热爱,这种热爱比艺术修养来得更强烈。他们表达的是自己的生活,还用学吗?所以说艺术的魅力就在这儿。这种火爆,我觉得不是冲着专业院校来的,我认为是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对艺术热爱到一定程度上,如果有专业化的学习机会,比如能进高等学府学习深造,何乐而不为呢?我认为不仅仅是这两年,再往后看,艺术考试的火爆现象是不会衰竭的,它一直会持续下去。
教育频道:在艺考大军中,比较惹眼的还是帅哥美女云集的影视类院校。近期几位明星考生报考北影被粉丝围观,媒体的目光也聚焦在几位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女身上。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王黎光:对于明星考生的炒作不健康也不雅。不是帅哥美女就不能考电影学院了吗?这种观念是对艺术的亵渎。艺术的根本是真善美,真和善在前面,美也并不是表面的美,而应该是文化由内而外的释放。
电影是工业、社会学和艺术学相结合的专业,对于老百姓来说比较平常,容易接受。相较之下,音乐、舞蹈、戏曲才是纯粹的艺术专业,不是有童子功,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底,孩子根本就不可能踏进艺术类高校的大门。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