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王黎光: 老百姓为何热衷让孩子学艺术【3】

专业和业余,不是说水平高低的问题
教育频道:不少家长在孩子学习一门艺术几年之后,就会考虑一个问题:孩子的天分能否走专业,还是只能作为业余爱好?
王黎光:其实,专业和业余我认为没有区别。什么是职业呢?以钢琴专业来说,职业钢琴家和非职业钢琴家是什么?就是拥有同样的修养,有的人把钢琴演奏作为生存的手段,有的人只是作为修养和爱好。作为修养和爱好就一定水平低吗?那肯定是错误的。
有的人演奏水平非常高,但是并不愿意做钢琴家,只想作为一个音乐的爱好者,修炼自己的境界,这很好啊。有的人拥有同样的演奏水平,以演出为生存方式,这才叫职业。专业和业余,我个人认为不是说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是否作为职业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观点,常常是用水平的高与低来划分职业和非职业。
教育频道:家长中其实有一些人本身是艺术爱好者,粗通吹拉弹唱,他们热衷送孩子去学习艺术,但自己并不敢启蒙孩子,这个本身可能正是源于对艺术的敬畏之心。那么,真正的艺术学习的方法、目标是怎样的?
王黎光:你刚才说学习方法、目标,首先从艺术理念方面来讲,艺术一定是来自于生活,升华于生活,所谓的升华于生活,就是它有高尚的引领性,这种引领性是文化方面的。它的标准是什么呢?娱乐,令大家高兴。
但是,娱乐有的时候分寸掌握不好,就有点低级趣味,人们最后追求的是什么呢?还是通过艺术来升华自己的境界。通过娱乐满足生理要求,在饭后茶余消遣一下,我觉得这个就完全不是艺术的标准了。所以,对于艺术的看法、艺术的培养模式也好,艺术的实践也好,我觉得它应该有标准。
我们现在有一种错误观点,一谈到艺术就“高大上”,这个“高大上”是带引号的,是小众的,只有小部分的人自娱自乐才叫艺术,这是完全错误的。我认为艺术的标准就是,首先要来自于生活,第二要升华于生活。升华一定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如果只来源于生活,而不升华于生活,很可能就变成低级趣味。只有来自于生活又升华于生活的,才能寓教于乐,达到寓教于乐就是艺术的标准和方向。
教育频道:寓教于乐这个词在教育领域里听到比较多,在艺术领域应该怎样理解寓教于乐?
王黎光:谈到寓教于乐,所有的艺术实践、艺术经历、艺术引领都能给人带来身心愉悦和阳光向上,这个我觉得是根本。通过你的艺术表达,让我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净化,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有些民间艺术里面那些生活当中的低级趣味,我觉得不是很健康,这些与艺术还是有区别的。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