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到我们的生活里,构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有一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沉渣,打着“传统”的幌子,企图分得“国学”一杯羹。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书画学名师助教班近期举行开学典礼,身着青灰色长衫的学员们双膝跪地向坐在藤椅上红襟黑衫的老师们齐齐叩首,从而使“跪拜”成为网上热词。(《中国文化报》11月23日)
至于跪拜礼之起始,史书上似乎没有确切记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进入文明社会之初,中国人没有桌椅,大家席地而坐,帝王与平民之间亦是如此。向君主、尊长表示尊重时,“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可见,最初的跪拜礼是古代人民由坐姿派生出来的表示尊重的动作。随着等级制度日益森严,跪拜礼逐渐制度化、繁杂化,成为等级制度的规范性标志。1912年元旦,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文告,改革旧俗,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取而代之的是鞠躬、脱帽、握手、拥抱等代表着平等、平视的现代礼节形式。及至今天,这些礼节形式已成为国际通用。那么,现代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去甚远、作为封建糟粕文化的跪拜礼在少数群体堂而皇之的死灰复燃,的确令人忧思和反感。且不说行(受)跪拜礼的目的是否干净和纯粹,仅从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巨大变化角度看,跪拜礼就该从历史舞台销匿。况且,跪拜这一礼节仅仅属于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小的元素和因子,不应该过分夸大和演绎其外在形式,使其形式大于内容,忽略对其思想精神、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和体会,否则,就是哗众取宠的表演,就是开历史倒车。
鲁迅先生名篇《拿来主义》警示我们,在“拿来”之前,首先必须对其进行仔细鉴别,是经典就必须弘扬,是糟粕就必须抛弃,难道,“跪拜”的死灰复燃不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吗?赵刚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