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见面就谈“五维空间”?星际穿越距离我们有多远?

2014年11月23日07:22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见面就谈“五维空间”?星际穿越距离我们有多远?

图片来源:网络

  近来,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热映,其走红指数堪称现象级,无论理科男还是文艺女,见面或是网络社交言必称“虫洞”、“五维空间”。《星际穿越》名利双收,除了名导名演和炫目特技外,影片借助宇宙航天这些高大上的概念,击中了观众猎奇的欲望。

  虽然包括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内的数位学者都对《星际穿越》点赞,但观众还是从这部“烧脑”大片中找到不少吐槽点。《星际穿越》所描绘的宇宙画面、地球末日危机以及人类探索星空的能力,有多少符合科学与现实。人类要做到星际穿越,还有多遥远?

  《星际穿越》槽点频频

  17日,媒体人孙莹坐了十几小时飞机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电影院看《星际穿越》。

  孙莹说,“朋友圈已经被《星际穿越》刷屏了。”现在只有两种人:看过《星际穿越》和没有看过《星际穿越》的。“这下终于不怕被剧透了。”

  在以“文艺”著称的豆瓣影评主页,“最受欢迎的影评”中,几乎完全被《星际穿越》占据,教文艺青年如何在不懂物理学的前提下看懂这部电影;在主打科技的果壳网上,虫洞、黑洞、时空穿梭……《星际穿越》的每一主题下吸引了大量讨论。

  对于《星际穿越》,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解读:科幻迷们关注《星际穿越》的理论是否站得住脚,电影里面有哪些科学错误?穿过黑洞是如何生存的?文艺青年看完则会会心一笑:原来宇宙的终极答案,是爱啊!

  中国科幻作家们也加入了讨论阵营:《三体》作者刘慈欣地处偏僻的山西娘子关,“一路跋涉走进了电影院。”看完之后他觉得,《星际穿越》是部比较好的科幻片,不过也没有人们推崇得那么高。但他也直言,有些地方“没看懂”。另一位科幻作家韩松第一时间发了“观后感”,他从中看到了国外的创造力和建构力,这令他感到“自卑”。

  如果你以为这种讨论热潮仅是中国独有,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在国外,《星际穿越》所引发的讨论热度,比国内有过之无不及。

  在美国,隶属于全世界最大博物馆体系史密森尼学会的《史密森尼》杂志就发问:《星际穿越》里的宇航员,能活着穿过虫洞吗?最前沿的科技网站“连线”也向观众科普:物理学中的黑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无论是在电影圈、还是评论圈,抑或是观众群里,《星际穿越》都吸引了非常多的讨论。”影评人木易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星际穿越》形成了一种现象。电影放映后,随着各种口碑相传,各类“史上最牛”、“烧脑”、“震撼”、“长跪不起”等标签,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