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怎样炼成,军训是一种温习
今年是王诣涵参加军训当教官的第二年。2009年,读大一的她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世博女兵,受训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参与世博安检工作。“当教官的时候,我经常想到那些在部队当新兵的日子。”用王诣涵的话说,大学军训除了增强国防观念,重在展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只有到部队实地受训,才会体验到“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带领150个男生顺利完成表演军体拳,王诣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在今年军训前,她根本不会打军体拳。一套拳16个动作,每个动作都包含1-2个招式。学会这一套拳,学生们前前后后用了一个礼拜,才打出点样子,而王诣涵掌握其要领,只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
能做到这一点,完全靠部队里的底子吃饭。“入伍后我学的是擒敌拳,那比军体拳难多了,一个动作有3个招式,而且打拳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跑上3公里,然后压腿。”说到现在军训很多同学走几步就喊累,女排长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09年自己当新兵的时候。“压腿压得掉眼泪,女兵就是女兵,没有人因为名校大学生的身份而多加照顾或者降低训练要求,很多姐妹就这样咬牙受训挺过来了……”
平时带兵操练遇到难题,王诣涵并不慌。她的背后还有“大树”靠着。比如,自己的“顶头上司”,5营营长冉彦龙。在今年的军训营里,黑瘦精干、说话利索且富含感染力的冉彦龙绝对是一个“传奇”。他的身份解密前,不少大一女生评价这位冉营长时多称其成熟稳重,把他往三四十岁里猜。
接受记者采访时,冉彦龙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研二学生,本科时曾入伍当过两年兵。虽然退役多年,这个老兵身上仍然散发着浓郁的军人风采。比如坐姿,他总是腰杆挺直,背不靠座椅,双膝微微分开,双手搭在双膝上。
军训期间,每当晚上听讲座,他都会要求大学生们按照部队的标准坐姿坐好。“动作不走样,这么坐上个10分钟,保管他们吃不消。”说到这里,冉彦龙说了一个关于自己的笑话。直到现在上课听讲,自己有时会不自觉地摆出军人坐姿,感觉这样反而自然,直到发现自己和同学有些不一样后,又重新把背往后挪,靠在椅子上。
“在部队呆了两年,有些动作养成习惯了。”平时在寝室里,冉彦龙给室友的印象是勤快。他比别人更勤于打扫卫生,毛巾被子牙刷总是放得整整齐齐。有人留意过他叠的抹布,也像部队里叠被子一样有“骨干”。冉彦龙笑呵呵地说,现在的被子很软,叠不出部队的感觉了,所以就在叠抹布时过把瘾……
其实,在同济校园里,有一个约莫五六十人组成的学生社团,名曰“战友协会”,社团成员大多是曾经应征入伍过的学生。冉彦龙说,社团成员每周都会自发组织出操,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也顺便温习一下部队的生活。这个社团里,男生女生都有,这几年担任大学生军训的教官,大多都来自于这里。
特别的记忆:我的学长就是教官
但这些生活细节和怀旧,都是大学生们在军训场上无法察觉的。冉彦龙说,如果事先没有特别告知,学生们根本分辨不出谁是解放军教官,谁是大学生教官。因为所有参加军训的大学生教官事先都重新接受了部队的专门培训,按照统一要求备课,讲解队列操练的动作要领。
当营长的一个“坏处”是,和很多受训学生的关系相对比较远,只有完成动作有特别困难、排长有想不出好办法调教时,冉彦龙才会“出手”。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学生中的人气。
“老冉带兵很有一手。”王诣涵记得,今年军训时,有个男生做齐步走的动作时显得格外卖力,但在一个排面里,他也是动作最不协调的一个,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效果。这个“困难户”后来被冉彦龙发现了,他的训法很简单,就是让这个动作僵硬的同学忘记齐步走的要领,按照平时正常的步子走路。等脚步回归常态,心情放松了,再要求他手臂抬高到一定的高度……就这么三下五除二的工夫,问题解决,排里的“困难户”消失了。
随着军训临近尾声,学生们和教官的离别感也在加剧。冉彦龙的印象里,前两年一次军训结束,心情激动的受训学生们朝他涌来,直接把他扛起来抛向半空中。“就跟电视里演得一模一样,我真的被他们抛上去了,有人还给我拍了张照。”虽然直到今天冉彦龙仍然认为这是他拍过的最成功的照片之一,但由于这种告别仪式显得过于热烈,部队方面考虑到教官个人安全因素,后来就做了一定的限制措施,让教官们统一和学生们告别。
眼下,一年一度的军训已经划上句号,王诣涵、冉彦龙等大学生教官脱去军装,又过回了普通大学生的生活。大一学生里,有人走在学校的路上会认出他们并不自觉地敬礼,也有的忙不迭改口,把“教官”改成“学姐”、“师兄”,而更多学生则会在人人网上关注他们心中的校园明星。学长里原来有这么一群“神人”——光荣的大学生退伍老兵。(首席记者 樊丽萍)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