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评论:谁是“超级中学”的幕后推手

2013年09月10日13:15    来源:科技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论:谁是“超级中学”的幕后推手

  在校生人数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网罗、垄断了所在城市、甚至全省的尖子生;因学校大、创收多、高考成绩相对较好而常常被地方政府当做政绩——近年来,这一类所谓的“超级中学”异军突起,引起社会关注。

  开学几天来,记者走访了江西、江苏、河南等地的一些“超级中学”,了解到其中的一些怪相。

  规模在一万人左右 远超一些大学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人们一般意义上的认知不同,我国的一些“超级中学”在办学规模上绝对不是“中”而是“大”“超大”,从在校师生人数、校园规模上看,我国一些“超级中学”甚至远远超过一些大学。

  在河南省,河南省实验中学本校和分校师生人数已经接近1万人,一些正在崛起的县级“超级中学”,比如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师生人数超过1万人,河南省淮阳中学分校师生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

  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的上顿渡镇几乎家喻户晓,因为在这个小镇上坐落着临川一中、临川二中两所高考升学率高、学生人数上万名的“超级中学”。记者从知情人士了解到,临川二中刚开学时,高一新生还只有2500多名,开学后还陆续有外地学生办理入学,现在已经有2800多名学生了。因为名气更大,临川一中招生形势更好,大量外地的学生和家长慕名前来求学。

  而在江苏苏北的一家知名中学教育集团,初中和高中学生总数有一万多人,分四个校区,办学规模堪比大学。

  大肆垄断尖子生资源 实际上成为“敛财机”

  “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有不错的高考成绩,是建立在网罗各地尖子生的基础上的。”江西多所中学的校长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所在地的尖子生被这两所学校花钱挖走的案例,对它们取得的高考成绩并不服气。

  而对于江苏苏北的那家知名中学教育集团,知情人告诉记者,这所中学面向全市招生,几乎垄断了全市所有的尖子生,成为超越普通中学的“贵族中学”。

  为了垄断、网络所谓“尖子生”,这些学校开出了种种颇具有诱惑的条件,比如提供奖学金、免费提供食宿等等。然而,这些“血”学校是不会白出的,学校会利用这些“尖子生”获取的高考佳绩来提高学校身价,高价招收慕名而来的非“尖子生”。

  孩子在苏北的那家知名中学教育集团就读的家长孙先生告诉记者,为了能上这所中学,有的全家动员找门路送礼,只为获得一个择校指标。由于择校指标“僧多粥少”,价格越炒越高,目前已经超过5万。

  而在临川一中,一个非“尖子生”的招生指标也被炒到数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高中类的“超级中学”,当地政府和校方利用国家教育政策的漏洞大肆提高学生的学费,尤其是一些非“招生范围”的学生不仅入学要交数万甚至十万元左右的“入门费”,每年还要交数千元的高昂学费。

  “一些‘超级中学’往往以每年较高的高考‘一本率’为诱饵,吸引众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来就读,学校按人头收取所谓‘学费’,而这些基本不受监管的‘学费’,会随学生人数的增加而迅速累积。因此,出于敛财的目的,‘超级中学’招收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多,‘超级中学’背后是‘超级利益’。”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今年两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超级中学”正在变身为“超级企业”,不断在城市建分校、建连锁学校,成立国际部,扩大招生规模,它们的目的不是想让更多的学生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而是挣钱,是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很多“超级中学”一年的择校费已经超过大学四年的学费了。

  地方政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级中学”背后的“超级利益”,固然有学校教职工、尤其是校长们追求名利双收的因素,但地方政府打造教育经济和扭曲的政绩观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临川区上顿渡镇,两所“超级中学”的超常规发展,改变了当地很多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两所中学周边的房价直逼抚州市中心城区的房价,万余名外地学生和家长的到来也使得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和教辅等行业一路蹿红。当地一名居民说:“在上顿渡,几乎所有的生意都和教育有关,只要搭得上教育一定能挣钱。”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派红火的背后,是就学学生家庭的负担在成倍增加,有些学生家长甚至是负债让孩子在这里读书。

  在当前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图景下,“超级中学”理所当然地要追求高升学率。但是,通过高薪招聘优秀教师,免除各种费用、提供物质奖励到各地“掐尖”优秀学生,然后利用高升学率、推荐保送生等招牌,建立分校扩大招生规模,对其他学生收取高额择校费……“超级中学”办学模式的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和利益链。

  由于一所“超级中学”往往要吸纳五六千名学生,这就往往需要圈地新盖规模宏大的学校,而动辄上亿元的建设往往带来贪污受贿等腐败的契机,而这也成为一些地方官员大力推进“超级中学”建设的动力。

  在江西省宜春市,2003年至2005年间,由这个市的主管副市长和教委牵头,先是将市区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迁到当时还一片荒芜的“新城区”,以摊派、借债等方式投资2亿多元、圈地800多亩建设了一个超大新校区,随后又将当时市区另一所本来运行正常的重点中学强行进行了合并,人为地建成一所学生人数高达五六千人的“超级中学”。而此事竟然作为当时宜春市领导的“政绩”大为宣扬。

  这所人为制造的“超级中学”由于高达2亿多元的建设投资,以及大量国有教育资产的混乱转手,尤其是在时任宜春市委书记的宋晨光因腐败落马后,当地百姓一直议论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问题和利益链。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是强行合并,这所“超级中学”出现的教育质量下降、学生上学成本增加等原因,直接引发了当地百姓的不满。直到2012年,在现任宜春市领导的主持下,两所中学又重新分开各自独立办学,终于为这场闹剧画上一个句号。

  迟福林指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向中学校长下达招生、升学指标,完不成任务的“一票否决”。因此,“超级中学”现象根子不在学校,在政府。

  ——相关链接——

  教育部:“超级中学”必须尽快消除

  针对不少地方存在的“超级中学”,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促进公平、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重视按教育规律办事,必须合理控制学校办学规模,必须尽快消除“超级学校”“超大班额”现象。

  事实上,“超级中学”“超大班额”都明显违反国家对办学规模的明确规定。根据国家先后制订出台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文件,办学理想规模的上限是:农村完全小学最大规模是24班、1080人,城市完全小学最大规模是30班、1350人;农村初级中学最大规模是24班、1200人,城市初级中学最大规模是30班、1500人;九年制一贯学校最大规模是45班、2250人;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最大规模是36班、1800人。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要求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初中和小学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幼儿园原则上不超过360人。

  教育部负责人指出,对于遏止“超级中学”“超大班额”现象,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都有明确要求。教育部对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多次进行实地调研,专门召开研讨会,国家正在开展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已经把学校标准化建设、遏制择校现象都作为重要内容。

  此外,“超级中学”背后隐藏的是当前一些地方的公办普通高中超出核定计划、违反规定跨区域招生等问题。

  对此,教育部负责人指出,我们一方面要求各地勤俭办学、节约办学,科学规划普通高中布局和建设,不得超标准、超规模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根据国家规定的合理班额核定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超出核定计划、违反规定跨区域招生。(沈洋 凌军辉 秦亚洲)

(来源:科技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