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已经开始,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忙碌不得不选择让孩子上寄宿学校。对于寄宿学校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除了要适应幼升小的心理压力,还要适应新的寄宿生活。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建议,打算送孩子上寄宿学校的家长,最好提前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学校后遇到困难,家长和学生应保持心态上的平和,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般两至三周大多数学生都能适应。
提前一周适应寄宿生活
张女士刚从寄宿学校接回女儿贝贝。“为了让学生适应寄宿生活,不影响开学后的学习秩序,贝贝所上的寄宿学校让他们提前一周去适应一下。再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回家进行改善。”
对于女儿上周在学校的表现,张女士很满意。她说,据贝贝自己回家说,当家长走了之后,自己只在教室里哭了一会就不哭了。晚上睡觉时,有女同学想家躲在蚊帐里哭,而她和临床的室友则在床上做游戏,玩累了就睡了。“由于她平时在幼儿园吃饭就好,因此,在学校吃饭表现也很好,在规定的25分钟内能吃完。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有些学生不会自己用调羹,要求家长回家教孩子如何自己吃饭。”张女士说。
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寄宿生活,老师会教给家长一些方法,例如怕孩子想家可以给孩子带家里人的照片;在宿舍睡不着觉可以带自己平时在家睡觉时抱的玩偶;让孩子完成一年级学生可以承担的家务,如倒垃圾、拖地、擦桌子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逐步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寄宿制学校也会考虑到学生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采用一些手段缓解学生的不适应问题。
崇文小学为了让学生逐步适应寄宿生活,把开学后第一个月作为适应期,每天晚上六点半之后,家长可以把孩子接走,一个月后再住校。“这样做是让他们先适应一整天在学校的集体生活,让学生了解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完全不一样,让他们有做学生的感觉,感受到未来集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崇文小学寄宿部主任张育说,“在学生想家的时候,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抱一抱、哄一哄孩子,安抚他们想家的情绪。”
新英才学校幼小衔接班班主任凤霞在开学前几天则一直忙着打电话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了解孩子有哪些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地方,提前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老师好因材施教。”
■ 家长经验
编故事引发孩子对寄宿生活的向往
王女士的儿子沐沐已经上了3年寄宿制小学,她认为在孩子的寄宿问题上,家长的引导和策略很重要。
“当考虑让他寄宿时,我们也询问了他的意见,他很排斥。单纯和他讲道理,他也不听。这时爸爸看他喜欢漫画,就利用漫画中的主人公形象编了一个寄宿学校的故事,让他感觉寄宿学校很好玩,对寄宿生活产生了向往。”王女士说,他们还告诉儿子不是什么人都能上寄宿学校的,只有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合格了,才有入学资格。
“沐沐是荣誉感很强的孩子,这种方法激发了他。在给他规定的一周考察期内,每天让他自己学习洗脸、洗澡、洗头,自己睡。表现好的地方,家长都在记录表格上画上星星,对他进行鼓励。这样顺利完成了入学前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准备。”王女士表示,由于前期铺垫好,入学后沐沐回来告诉家长,第一个星期有小朋友哭的,自己想哭但是怕被笑话不勇敢就忍住了。“后来,家长会上有家长表示,有些学生不适应,原来很活泼的变沉默了,从学校回家后心理压力大还会尿床。但是,沐沐两三个星期后就完全适应了寄宿生活。”
王女士认为,通过寄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交际能力都变强了,在集体中更合群,上学之前胆小腼腆的性格有了很大改善。
王女士还说,有些家长为了弥补平时不能照顾孩子的缺憾,放假时会过分宠溺孩子,自己家里的老人也会这样。“我们觉得对孩子的亲情可以充分释放,但规矩上不能放松。我们会要求孩子自己收拾上学时需要带的东西,生活方面的需求自己安排。”她说。
■ 学校做法
帮助找朋友一同度过寄宿适应期
学生刚开始寄宿都会遭遇情绪不稳、自理能力差和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情绪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对于个别情绪上反抗比较激烈的学生,班主任会多与他们聊天,让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信任感,帮他在班级和宿舍里找朋友,让他感到不孤独。在他哭闹特别厉害的时候,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孩子情绪稳定之后,让家长在电话中鼓励孩子,给孩子心理上的稳定作用。
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老师会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洗袜子、叠被子。通过表扬、竞赛等教育手段,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管理的成就感,学生们很快就能对寄宿制生活建立很好的秩序感。
最后,在人际关系上,有些同学的社交能力差,只是观望其他同学,很难融入集体,老师也会留意帮助他们结交朋友。
(凤霞,新英才学校幼小衔接班班主任)
■ 专家建议
家长首先要“放慢脚步”
●张育,崇文小学寄宿部主任
孩子刚上寄宿制学校时,最重要的是做好他们的心理安抚工作。有些父母在孩子没上学之前就开始强调孩子要上寄宿制学校,自己心理上就开始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导致孩子心理压力更大。建议家长首先要在心理上做到不着急,放慢脚步。孩子在学校今天没做好明天再做,总有会做好的时候。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会采用鼓励的方式,回家后建议家长对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多激励。
在生活自理能力上,不管是上寄宿制小学还是普通小学,家长都要从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时,系统性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锻炼他们在吃饭、睡觉、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在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商量形成一个评价体系,并把每天做的内容以表格的方式呈现,表现好的,家长要多鼓励,给孩子信心。
锻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凤霞,新英才学校幼小衔接班班主任
由于寄宿时,缺少了父母在生活上的这根拐杖,孩子在学校寻找帮助很重要,这就要孩子能正确表达出自己有什么需求。家长可以在他情绪好的时候鼓励他总结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如在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总结一下一天的事情,来锻炼表达能力。另外,周末带孩子多出去认识朋友,学会分享、尊重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很有帮助。
上学后每星期接孩子回家前,老师会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详细地告诉家长,家长应通过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改善。
另外,家长在接回孩子后,首先应该关心孩子的情绪。问问他在学校开心吗?开心或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交了哪些朋友?认识了几个老师?对每个老师有什么印象?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赵谨
(来源:新京报)